维克多·特纳(1920-1983)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相当活跃和多产的人类学家。他在恢复人们对比较宗教学的兴趣及开创“符号人类学”的研究方面扮演了主要的角色,是与格尔兹(Clifford Geertz)分庭抗礼的象征人类学家。
特纳于1920年出生于苏格兰。1950年4月离开罗得西亚-利文斯通社会学研究所(Rhodes-Livingstone Institute for Sociological Research)之后,他在曼彻斯特大学担任讲师职务,一直到1963年。不过他著述最丰的那几年是在美国度过的:最早是在斯坦福大学,然后在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最后是在弗吉尼亚大学。1983年他在弗吉尼亚大学逝世。其代表作有:《一个非洲社会的分裂与延续》(1957)、《符号森林》(1967)、《苦难的鼓声》(1968)、《仪式过程》(1969)、《戏剧、场和隐喻》(1974)等。
发表于2024-11-21
仪式过程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这本书共有五章,其中前两章主要是特纳在田野调查中观察到的具体仪式过程,其中对非洲社会中恩丹布人的“生死仪式”和“仪式中的双胞胎困境”有细致入微的描写,后三章基本上是特纳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范·杰内普(Gennep,Arnold van)“通...
评分《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这本书共有五章,其中前两章主要是特纳在田野调查中观察到的具体仪式过程,其中对非洲社会中恩丹布人的“生死仪式”和“仪式中的双胞胎困境”有细致入微的描写,后三章基本上是特纳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范·杰内普(Gennep,Arnold van)“通...
评分《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这本书共有五章,其中前两章主要是特纳在田野调查中观察到的具体仪式过程,其中对非洲社会中恩丹布人的“生死仪式”和“仪式中的双胞胎困境”有细致入微的描写,后三章基本上是特纳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范·杰内普(Gennep,Arnold van)“通...
评分《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这本书共有五章,其中前两章主要是特纳在田野调查中观察到的具体仪式过程,其中对非洲社会中恩丹布人的“生死仪式”和“仪式中的双胞胎困境”有细致入微的描写,后三章基本上是特纳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范·杰内普(Gennep,Arnold van)“通...
评分1966年4月5日至14日,维克多•特纳在罗彻斯特大学的摩尔根讲座上进行了四次演讲,以此为基础,他的《仪式过程》一书得以面世。 此书主要涉及了“阈限”与“交融”两个概念。特纳将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到第三章前半部分,“主要讲述恩丹布仪式的象征性结构...
图书标签: 人类学 仪式 社会学 特纳 文化人类学 宗教 结构 文化
本书是人类学经典著作之一,堪与列维-斯特劳斯和伊里亚德的伟大作品同列。 在本书中,特纳通过在非洲恩丹布部落中的田野考察,将仪式在这个群体中的地位进行了诠释。特纳拓展了“阈限”与“交融”的概念,发展了传统的结构主义。与之同时代的范·杰内普、马克斯·韦伯、涂尔干等都曾经试图把所有的文化行为统一在超级结构里,提出涵盖全体的普遍化模式,特纳则突破了传统静态的社会结构的研究,把仪式放在运动的社会过程中加以考察,他把社会看作是交融与结构的辩证统一,从而有“分化-阈限-再整合”的过程,是结构与反结构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最感兴趣的是双胞胎困境——“新生儿会在家庭/家族中占据一个位置,但对于双胞胎来说,数量上是两个,结构上却是一个;神秘意象上是一个,经验所见却是两个”。相信未知,所以相信神明,古人操心的事情真的很有意思。
评分人类学讲故事不错,但从故事中归纳出的理论模型一旦脱离原初语境,其适应性和解释力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评分每次读都好似以前没读过。。结构主义的东西总是贼有趣、不尽言。。可能因为俺是初学者吧,乐点低。。
评分又一个人类学的路线
评分看的新版的,1.翻译实在够水,内容就算了,副标题anti-structure,居然直接译成反结构,请问这是算是个学术名词么?作者明显只是想表明态度,反对或者说质疑结构!还有“阈限”,作者想表明的概念或者说状态和“量”有关么?2.虽然有翻译的问题,但仍然挡不住本书的价值,作者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结构的稳定化、不变的倾向,给了人自身以及人性解放的一条路径。在“阈限”这一状态下的融合过程,与结构的辩证关系,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式之一,而其动力来源于人性。
仪式过程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