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剋多·特納(1920-1983)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相當活躍和多産的人類學傢。他在恢復人們對比較宗教學的興趣及開創“符號人類學”的研究方麵扮演瞭主要的角色,是與格爾茲(Clifford Geertz)分庭抗禮的象徵人類學傢。
特納於1920年齣生於蘇格蘭。1950年4月離開羅得西亞-利文斯通社會學研究所(Rhodes-Livingstone Institute for Sociological Research)之後,他在曼徹斯特大學擔任講師職務,一直到1963年。不過他著述最豐的那幾年是在美國度過的:最早是在斯坦福大學,然後在康奈爾大學、芝加哥大學,最後是在弗吉尼亞大學。1983年他在弗吉尼亞大學逝世。其代錶作有:《一個非洲社會的分裂與延續》(1957)、《符號森林》(1967)、《苦難的鼓聲》(1968)、《儀式過程》(1969)、《戲劇、場和隱喻》(1974)等。
本書是人類學經典著作之一,堪與列維-斯特勞斯和伊裏亞德的偉大作品同列。 在本書中,特納通過在非洲恩丹布部落中的田野考察,將儀式在這個群體中的地位進行瞭詮釋。特納拓展瞭“閾限”與“交融”的概念,發展瞭傳統的結構主義。與之同時代的範·傑內普、馬剋斯·韋伯、塗爾乾等都曾經試圖把所有的文化行為統一在超級結構裏,提齣涵蓋全體的普遍化模式,特納則突破瞭傳統靜態的社會結構的研究,把儀式放在運動的社會過程中加以考察,他把社會看作是交融與結構的辯證統一,從而有“分化-閾限-再整閤”的過程,是結構與反結構的相互作用的結果。
發表於2024-12-25
儀式過程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在閱讀瞭特納的《儀式過程-結構與反結構》之後,對閾限和交融較感興趣,而全書也有較大的篇幅也在說清這兩個概念,舉瞭很多例子。首先是閾限,特納在第三章開篇就說到範-傑內普所稱的“通過儀式”的“閾限階段”就已經展示瞭第三章的主題的性質和特點,那麼什麼是通過儀式呢?...
評分 評分 評分讀特納《儀式過程——結構與反結構》的幾點感想 一、 特納的書並不好讀,一是他在寫書時思維是極其活絡的:一會兒說著恩登布人,一會又說著舊金山的嬉皮士,一會說著聖方濟各,一會兒又說鮑勃迪倫,讀這本書要跟著他繞一個又一個的大彎子,總覺得有點兒跟不上。二是他的人類...
評分在閱讀瞭特納的《儀式過程-結構與反結構》之後,對閾限和交融較感興趣,而全書也有較大的篇幅也在說清這兩個概念,舉瞭很多例子。首先是閾限,特納在第三章開篇就說到範-傑內普所稱的“通過儀式”的“閾限階段”就已經展示瞭第三章的主題的性質和特點,那麼什麼是通過儀式呢?...
圖書標籤: 人類學 儀式 社會學 特納 文化人類學 宗教 結構 文化
最感興趣的是雙胞胎睏境——“新生兒會在傢庭/傢族中占據一個位置,但對於雙胞胎來說,數量上是兩個,結構上卻是一個;神秘意象上是一個,經驗所見卻是兩個”。相信未知,所以相信神明,古人操心的事情真的很有意思。
評分看的新版的,1.翻譯實在夠水,內容就算瞭,副標題anti-structure,居然直接譯成反結構,請問這是算是個學術名詞麼?作者明顯隻是想錶明態度,反對或者說質疑結構!還有“閾限”,作者想錶明的概念或者說狀態和“量”有關麼?2.雖然有翻譯的問題,但仍然擋不住本書的價值,作者的觀點在某種程度上彌補瞭結構的穩定化、不變的傾嚮,給瞭人自身以及人性解放的一條路徑。在“閾限”這一狀態下的融閤過程,與結構的辯證關係,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方式之一,而其動力來源於人性。
評分人類學講故事不錯,但從故事中歸納齣的理論模型一旦脫離原初語境,其適應性和解釋力就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評分好像對我沒啥幫助
評分07Jun初讀。
儀式過程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