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勤,1952年9月出生于上海市,复旦大学史学博士,1997年至1998年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为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著作有《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从卢梭到罗伯斯庇尔》、《中国与欧洲文化交流志》、《风声·雨声·读书声》、《被批评与被遗忘的》、《思想史上的失踪者》等。
发表于2025-04-21
书斋里的革命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学理文章如果让我文从字顺地读下来,总是会让我反过来怀疑是不是高深度不够,其实人家分明是深入浅出而已。 不过可能政治学是勉强才成为学理的,所以老让我猜想朱的头脑用在别处是否更值得。 对九十年代南方(当然说的是上海)理论热潮流变不清楚的能够从这些旧作中有一个详尽...
评分《书斋里的革命》中有不少文章可以说是作者朱学勤的论文,但刚开始看的时候,是很难想到这是论文,只是当作杂文或者议论文性质的文章来读的。不得不说,这应该是我第一次看到有学者可以把论文写得如此优美,如此文采飞扬、精彩绝伦。 书中有作者的年少经历,有自己关于思想史研...
评分 评分学理文章如果让我文从字顺地读下来,总是会让我反过来怀疑是不是高深度不够,其实人家分明是深入浅出而已。 不过可能政治学是勉强才成为学理的,所以老让我猜想朱的头脑用在别处是否更值得。 对九十年代南方(当然说的是上海)理论热潮流变不清楚的能够从这些旧作中有一个详尽...
评分《书斋里的革命》 朱学勤 相比起前面的来说,这个人的书,书斋气就浓厚得多。是需要花一点时间去啃的。他之前那本《风声·雨声·读书声》我没找到,但是看完这套《书斋里的革命》之后我立马就想去找来那本看看——哪,你好不容易吃到一只对胃口的鸡蛋,当然想找更多的...
图书标签: 朱学勤 自由主义 思想 随笔 知识分子 书斋里的革命 人文 杂文
本书收录的是自由主义学者朱学勤的随笔和一些性学术文章,坦白说他的随笔价值要比其学术类文章价值大。朱学勤是最善于用优美而激情的文笔将其思想表达出来的学者,但激情是一把双刃剑,在捉住他人“马脚”的同时,自己也未免露出“猪蹄”。相反他的随笔,如《思想史上的失踪者》等类名篇,怎么咀嚼都不觉烦厌。但若你只是通过此书寻找出一个自由主义者的心路轨迹或者在字行间发展出哪套“自由主义”理论,那本书的价值无疑就打了很大的折扣。以本书作为一个偏角,引入 “人文精神”讨论、左右之争等90年代中后期中国思想界、学术界的一些大事件,了解把握其的轮廓,逆游而上找出80年代中后期“文化热”的延迈,顺流而下理出其发展脉络,我想应该这是本书最大的价值,因为在所有的这些事件中,朱学勤都是一个主要的在场者和言说者--当然,这需要时间和耐心。
不错的文集,美中不足是负责再版的云南人民出版社水平实在是差,制造了很多不必要的排版/文字错误。
评分随着年龄的增加,知识的积累,对好多问题确实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这样的认知会变得更系统,更具有结构,而不是如我这篇文章中的泛泛而谈。朱学勤老师对于法国大革命的研究,以及对他们那一代人的反思(所谓“思想史上的失踪者”)研究之深入,反思之深切令人佩服。理解大时代的起起浮浮,以及风云变幻,最本质地是从思想的内在里路去理解时代,这远比空泛而谈、天马行空来得深刻,但前提必须建立在严格的资料积累,以及严谨地逻辑分析之上
评分朱学勤。
评分当代思想
评分从常识上说,文化批判越深刻,也越违背常理。追究一事物的原因,如果不适可而止,那就会开启此事物原因的稀释过程。原因挖得越深,距离该 事物就越远,与其他事物之原因的联系就越近,特定事物的原因分子随深入程度而稀释,直至稀释为零。当你好不容易摸到“原因链的终结一环”时,特定事物的原因分子可能已经稀释殆尽,你手里的那一节“最终原因”可能已经越过临界点,正在将你导入另一事物的原因域。这种病态的深刻癖,是生活在观念世界里的知识分子经常容易犯的毛病。
书斋里的革命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