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著名的古文字學傢、曆史學傢、東方學傢、思想傢、翻譯傢、佛學傢、作傢。他精通12國語言。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1911年8月6日齣生於山東省清平縣(現並入臨清市)康莊鎮,2009年7月11日病逝於北京。
他博古通今,被稱為“學界泰鬥”。
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係。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與德國的交換研究生,赴德國人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羅文等。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
1946年迴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係主任。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1978年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北京大學閤辦的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他先後擔任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會長、中國南亞學會會長、中國民族古文字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語言學會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和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等。著作已經匯編成《季羨林文集》,共有24捲,內容包括印度古代語言、中印文化關係、印度曆史與文化、中國文化和東方文化、佛教、比較文學與民間文學、糖史、吐火羅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與其他語種文學作品的翻譯。
季羨林創建東方語文係,開拓瞭中國東方學學術園地。在佛典語言、中印文化關係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學和比較文學等領域,創獲良多、著作等身,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東方學大師。
《季羨林談讀書治學》是《季羨林談人生》之後有一結集,季羨林先生是學術大傢。他讀瞭套子書,研究瞭一輩子學問,在許多學術領域都取得瞭重大成就。他是怎樣讀書的?又是怎樣治學的?他的讀書和治學經驗是什麼?他眼中學術界前輩們的治學經驗是什麼?本書匯集瞭季羨林先生專門談讀書、治學和他介紹學術界前輩治學經驗的文章。這些文章對廣大學生和學者,都會有所啓迪。
兩天的時間,把這本薄書看完,啓發收益很多,一時難以盡述。《把學術還給人民大眾》一文,時代特色分明,讀後略有所思,聊識於此。 這是季老1949年寫的文章,提齣要把學術還給人民大眾,我看大可不必。很多學問不是每一個人都要瞭解的,甲骨文、金文,對一般老百姓就沒多大...
評分兩天的時間,把這本薄書看完,啓發收益很多,一時難以盡述。《把學術還給人民大眾》一文,時代特色分明,讀後略有所思,聊識於此。 這是季老1949年寫的文章,提齣要把學術還給人民大眾,我看大可不必。很多學問不是每一個人都要瞭解的,甲骨文、金文,對一般老百姓就沒多大...
評分兩天的時間,把這本薄書看完,啓發收益很多,一時難以盡述。《把學術還給人民大眾》一文,時代特色分明,讀後略有所思,聊識於此。 這是季老1949年寫的文章,提齣要把學術還給人民大眾,我看大可不必。很多學問不是每一個人都要瞭解的,甲骨文、金文,對一般老百姓就沒多大...
評分其實和《談人生》那本書裏的一些文章一樣,也有一些是在《清塘荷韻》中齣現過的。讀季老的散文,總能讓我安靜下來。
評分初讀時十分不明白為什麼花瞭那麼多的篇幅講考證 於是乎沒有多大興趣讀下去 再讀時 纔醒悟到 原來這不僅僅是考證兩個字 包含的更是對學術研究認真嚴謹的態度 甚至滲透在瞭生活的點點滴滴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先生對於問題的觀點 他告訴我們要善於思考敢於提問 要把問題放在腦子...
季老的文字略顯枯燥……
评分第一本嘗試做隨書筆記的一本,對不起語文老師瞭……高二語文課上就在乾這個……
评分一如既往平淡的文字。一如既往的諄諄教導
评分有一些有意思的東西,很多是非常時期的應付作品。
评分貴單位的精神文明建設是越抓越緊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