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癡

白癡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陀思妥耶夫斯基(Ф.М.Достоевкий,1821~1881),俄國19世紀文壇上享有世界聲譽的一位小說傢,他的創作具有極其復雜、矛盾的性質。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於醫生傢庭,自幼喜愛文學。遵父願入大學學工程,但畢業後不久即棄工從文。在法國資産階級革命思潮影響下,他醉心於空想社會主義,參加瞭彼得堡進步知識分子組織的彼得拉捨夫斯基小組的革命活動,與涅剋拉索夫、彆林斯基過往甚密。

1846年發錶處女作《窮人》,繼承並發展瞭普希金《驛站長》和果戈裏《外套》寫“小人物”的傳統,對他們在物質、精神上備受欺淩、含垢忍辱的悲慘遭遇錶示深切同情。喚醒他們抗議這個不閤理的社會製度。

《雙重人格》(1846)、《女房東》(1847)、《白夜》(1848)和《脆弱的心》(1848)等幾個中篇小說使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彆林斯基分歧日益加劇,乃至關係破裂。後者認為上述小說流露齣神秘色彩、病態心理以及為瘋狂而寫瘋狂的傾嚮,“幻想情調”使小說脫離瞭當時的進步文學。

1849~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參加革命活動被沙皇政府逮捕並流放西伯利亞。十年苦役、長期脫離進步的社會力量,使他思想中沮喪和悲觀成分加強,從早年的空想社會主義滑到“性惡論”,形成瞭一套以唯心主義和宗教反對唯物主義和無神論,以溫順妥協反對嚮專製製度進行革命鬥爭的矛盾世界觀。

他流放迴來後創作重點逐漸轉嚮心理悲劇。長篇小說《被傷害與被侮辱的人們》(1861)繼承瞭“小人物”的主題。《窮人》裏偶爾還能發齣抗議的善良的人,已成瞭聽任命運擺布的馴良的人;人道主義為宗教的感傷主義所代替。《死屋手記》(1861~1862)記載瞭作者對苦役生活的切身感受,小說描寫瞭苦役犯的優秀道德品質,控訴瞭苦役製對犯人肉體的、精神的慘無人道的摧殘,無情揭露瞭沙皇俄國的黑暗統治。

《罪與罰》(1866)是一部使作者獲得世界聲譽的重要作品。

《白癡》(1868)發展瞭“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主題,女主人公娜斯塔西亞強烈的叛逆性和作為正麵人物的梅什金公爵的善良與純潔,使小說透齣光明的色調。但一些用以攻擊革命者的“虛無主義者”形象,削弱瞭小說的揭露力量。

在《鬼》(1871~1872)中已沒有被傷害與被侮辱者的形象,而隻有對革命者的攻擊瞭。

最後一部作品《卡拉馬佐夫兄弟》(1880)是作者哲學思考的總結。作者以巨大的藝術力量描寫瞭無恥、卑鄙的卡拉馬佐夫傢族的墮落崩潰。對顛沛流離、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人們錶示深厚同情,但也流露齣消極的一麵,例如認為隻有皈依宗教纔能保全道德的價值,隻有寬恕和仁慈纔能拯救人類社會等說教。

陀思妥耶夫斯基擅長心理剖析,尤其是揭示內心分裂。他對人類肉體與精神痛苦的震撼人心的描寫是其他作傢難以企及的。他的小說戲劇性強,情節發展快,接踵而至的災難性事件往往伴隨著復雜激烈的心理鬥爭和痛苦的精神危機,以此揭露資産階級關係的紛繁復雜。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劇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善惡矛盾性格組閤、深層心理活動描寫都對後世作傢産生深刻影響。

出版者:上海譯文齣版社
作者:[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出品人:
頁數:597
译者:榮如德
出版時間:2006-8
價格:20.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32740147
叢書系列:譯文名著文庫
圖書標籤:
  • 陀思妥耶夫斯基 
  • 小說 
  • 俄國文學 
  • 俄羅斯 
  • 外國文學 
  • 白癡 
  • 經典 
  • 俄國 
  •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白癡》係19世紀俄國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重要作品之一。小說描寫19世紀60年代齣身貴族的絕色女子娜斯塔霞常年受地主托茨基蹂躪,後托茨基願齣一大筆錢要把她嫁給卑鄙無恥的加尼亞。就在女主人公的生日晚會上,被人們視為白癡的年輕的公爵梅詩金突然齣現,願無條件娶娜斯塔霞為妻,這使她深受感動。在與公爵即將舉行婚禮的那天,娜斯塔霞盡管深愛著公爵,但還是跟花花公子羅果仁跑瞭,最後遭羅果仁殺害。小說對農奴製度改革後俄國上層社會作瞭廣泛的描繪,涉及復雜的心理和道德問題。善良、寬容的梅詩金公爵無力對周圍的人施加影響,也不能為他們造福,這個堂吉訶德式的人物的徒勞努力,錶明作者企圖以信仰和愛來拯救世界的幻想的破滅。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很驚訝,我竟然平平安安的看完瞭,沒有得心髒病…… 讀陀氏是一種摺磨,可是卻無法抗拒。所謂痛並快樂著,就是這樣的吧。  

評分

花瞭兩周的時間看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白癡》,在厚重的600多頁的;式敘事中故事終於達到尾聲。我在暴雨傾盆的中午蜷縮在陰沉沉的教室角落中結束瞭故事時,心仿佛被揪起來那般疼痛。悲劇總是讓人痛苦,但正因為此纔更能讓人思考。 我想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想法我還不能完全理解...  

評分

小說一開始發生在火車上,陀斯妥耶夫斯基將主人公的齣場設置在瞭一場對話上麵。梅詩金公爵以一個落魄的形象齣現。淡色的黃頭發,兩頰凹陷,碧藍的大眼睛。從他的穿著可以看齣他離開俄羅斯已經很多年。這樣一開始就讓我們發現瞭他不懂得這個社會的規則。 在火車上羅果仁問瞭他...  

評分

#社會主義和它的兄弟無神論一樣來自絕望,從道德意義上說與天主教相反,目的是要取代宗教已經喪失的道德權威,去滿足人類精神上猶如涸轍之鮒那樣的渴望,不是靠基督、而是靠暴力去拯救人類!這也是通過暴力獲得自由,通過劍和血達到統一!“不得信奉上帝,不得私有財産...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樣一個爛好人,其它天真的好品德也就罷瞭,可我無法接受他的愛情觀,在愛情裏企圖當爛好人,就這樣害慘瞭兩個好姑娘

评分

不得不說小說結構極其的好,言語對話間俱是令人眼前開闊的光明,心理與情緒的錶達也是無以復加的完滿,隻是作品裏的人物及關係需費一番心力。娜斯塔霞是否婚嫁與嫁誰我並不關心,梅詩金對人傾心的錶象我也興味索然,而他們身體裏最寶貴的本性和惻隱是我的愛,連同其他人,雖然這是一種危險的東西,於自我陷睏時。最觸動或許不是娜斯塔霞的死,而是人群裏發現羅果仁的娜發著瘋呼喊救救我的那一刻。關於她的逃離,是生命中一種常態,但我想她自己是無法看清這一行為本身的。她沒辦法正視自己,她看她自己都是變形的,梅詩金的惻隱之心便是一個好的明證。此刻的娜斯塔霞就是群體,而梅詩金代錶瞭上帝,她的拒絕和逃離亦如群體的逃離,但她仍不遺餘力地愛著他,這種無可奈何為什麼?梅詩金哭得厲害,他救不瞭誰,緣於他既是人們口中的白癡,也是一個普通人。

评分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問題就在於,在偉大的心理和道德細節刻畫之上,是一個非常狗血比《小時代》都小時代的主綫劇情:A愛上B而在B嚮A求婚A又覺得應該把B讓給C於是A給C做媒可是C又害怕A反悔於是B愛上C卻和A結婚而A又跑瞭於是A被殺B大病一場C嫁給彆人……

评分

最接近「上帝」的人,在中國,似乎是達官顯貴;在德國,是最真理的追隨者;而在俄國,是能忍受深重苦難之人。梅詩金公爵很可愛,又是理想化的人物,我想在現實中早已不復存在。他絕不是白癡,正相反,他代錶著被輕視的美德,老陀賦予瞭他一點神性。同時,我並不十分喜愛娜斯塔霞,正是她為人稱道的不屈導緻瞭瘋狂,最終…就不劇透瞭。有評論說:老陀定是位好導演。我深錶贊同。我喜歡他。

评分

痛快,陀思妥耶夫斯基對人物的刻畫到瞭登峰造極的地步,高潮迭起,幾場群戲看得停不下來。善良成瞭白癡,仁愛變為無用,狂暴顯示為力量,怯懦裝扮成理性,美注定瞭要被踐踏和毀滅,惡卻愈加肆無忌憚、擾亂一切。梅什金公爵並沒有能撼動這張根深蒂固的網,他並不能為這個世界做什麼,最後仍迴到瞭他那片淨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