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茜,台湾知名社会观察家、媒体人。1976年考入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中国时报》副刊担任主编。1987年赴美留学,取得历史社会学博士学位。1995年,陈文茜结束美国的10年留学生活,回到台湾从政。由于陈文茜作风大胆,思路敏捷,政坛上获得较大成功,甚至引发了“陈文茜现象”。
李敖称她为“我所见过的最聪明的女人”。1998年陈文茜被《亚洲周刊》英文版评选为全亚洲25位“创造趋势人物”之一 。之后便退出政坛从事主持和写作并依旧延续她自信敢言、鲜明犀利的风格,已出版多部著作,其中大陆中文简体版《只剩一个角落的繁华》于2012年6月一经上市,便荣登各大图书销售排行榜。
发表于2024-11-21
文茜的百年驿站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她用感性细腻的心灵来思念着百年家族的变迁。 她用理性睿智的双眼来注视着百年历史的沉淀。 写作《只剩一个角落的繁华》,她用客观冷静的文字直指欧洲经济繁华烟花虚掩下的虚拟泡沫,毫不留情地戳破了民众心中最后的繁荣美梦:前方道路看不清,国民要如何颠簸前行?抛出了一个...
评分今年六月份的时候,陈文茜出了一本《只剩一个角落的繁华》,十月份的时候出了这本书。由于出版时间的密集,使读过这两本的书的人会不自觉的将它们放在一起比较。在我看来前者,呈现的是一个悲观的社会观察家的陈文茜,而这一本《文茜的百年驿站》呈现的是一个更加人性化的老女...
评分在图书馆的新书架子上看到了这本,知道陈文茜的名字是透过五月天,只因为阿信说过,欣赏陈文茜的文笔,会买她的书。所以,我也记住了这个名字,但不知为何一直都无缘读一读她的文字。 文字都是有灵魂的,尽管是敲打在电脑屏上的还是会让人透过冰冷体味到后面的感动、温情...
评分老纪在说《看见》时,提到陈文茜,很好奇,于是搜到了这本。 喜欢封面,简约的颜色,干净的脸,比她在镜头前或者晚会上的样子更美好。 李敖的评价名符其实,文茜的文字确实和她的口才一样好,有温柔的美感,很难想象,她曾在政坛闯荡那么长时间,或许,就是她骨子里的美...
评分由于常常看凤凰卫视的《解码陈文茜》,因此可以说对于陈文茜这个人一点也不陌生,而《文茜的百年驿站》里面也能发现不少熟悉的场景,比如她访问LADY GAGA,特别做了一套牛肉面装,以及当年富春山居图在台展览时的情景。不过或许是平时主持节目太多的缘故,所以文字里牵连着太多...
图书标签: 陈文茜 台湾 随笔 很想读的一本书,她是值得你品读的女人 人生 我想读这本书。 生活方式 散文
◇李敖亲自作序,刘若英、小S诚心推荐:爱你愈深的人,了解时代愈深,也愈愿意宽恕这一切。
◇“此书为我早逝的外婆而写。她早已远离,但从未于我的记忆中消失,我总是想着她。
想着她。
三十七年来,我把她离开我之后的一切,一直带在身边。
三十七年来,毫无遗漏。”
◇《文茜的百年驿站》透过陈文茜沉淀半生的私人记忆,与文茜一起纪念那些过去的人,那个过去的时代,那个时代 衍生的各种人生 故事。
文茜的笔下,是那些献身时代、沉默不语的“父祖辈”;
和她有过数面之缘或神交已久的名流贤达;
重情重义、英年早逝的友人;
在天灾面前坚守着自己的土地与信仰的普通民众;
风云变幻中令人嗟叹与凝思的历史人物。
通过这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勾勒出大时代中悲剧的家庭和个人的身世记忆,映照出一个流离时代的初始与终结。
◇“我想书写,纸是我一生永恒不变的恋人。它让我尽情地抒发心中的悲或乐;但纸太白,而我心中的墨太轻。”
此书是文茜献给逝去外婆的礼物;其中《当母爱没有名字时》是大陆版新添文章,成为陈文茜多年来唯一关于自己母亲的创作,写下对母亲迟到了37年的真情告白。这是陈文茜首次披露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创痛,她今日的“得到”,源于一路以来的“放下”。
她的笔下有历史有个性有真实
评分是最近出的这类书里文笔最好的。关于亲人的那几片看哭了,很感人。
评分“做一个读书人是有福的, 如果再有一点钱,那就更有福了。”这本书是一本循序渐进的越看越好看的书
评分精。
评分好吧,其实我很好奇她是怎么红起来的。
文茜的百年驿站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