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心理学》是朱光潜先生青年时期留学英法期间用英文撰写的一部美学著作。1933年初,由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出版后,得到了西方文艺批评界的赞许。上世纪八十年代由张隆溪翻译成中文出版。这本书是朱光潜先生文艺思想的起点,也是其另外两部重要著作《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萌芽。本书以杰出的悲剧作品为基础,从具体的审美现象出发,对各种悲剧快感理论进行了批判研究,对悲剧的审美特征、悲剧快感的根源,悲剧的净化作用以及悲剧与哲学、宗教的关系等重大美学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此次出版,将1933年的英文版附在后面,以便对照阅读。并附一篇《思想就是使用语言》(中英文)。
佛教认为,人生来便是吃苦的: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于是,于生命无穷尽的痛感中寻求快感,使得悲剧审美充满了悲天悯人的同情和隔岸观火的安全感。我们既满足于在别人虚构的故事里投入真实的情感留下自己的泪,又丝毫不被剧中的苦难所伤。因此,悲剧的美一...
评分虽然顶着一看就很让人感兴趣的书名,内容也比较好读,罗列了很多在当时很新鲜又有趣的观点。但时至今日再来看这本书,我觉得哪怕拿它来当入门科普都不太合适,有太强的误导性,主要问题就是观点太陈旧了,加上这是朱老爷子年轻时的书,内容比较浅显,论述也不够清晰,使得这本...
评分老实说,没有深厚的希腊古代悲剧、近代悲剧和一定的哲学基础,根本就吧应该翻开这本书。可是既然翻开了,总是要硬着头皮看下去的。就好像那个《月宫》里的小子,将房间内几十箱书的每一个字都看完。 总结是,年轻时代的朱先生才华横溢,傲视群雄。而自己却虚度了那么多的光阴。
评分效果法则 law of effect 这是桑代克(E.L.Thorndike)在《动物智慧》(1898)一书中提出的学习原理。这一研究,在心理学中具有最早的动物实验的意义,就学习这一心理现象而言,在最早提出心理学法则这一点上,也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动物发生某种反应时,反应的结果若给动物带...
评分看中这本精装的是收录其中的朱先生的英文论文原文。不过坑爹的是,上来绪论第一句“why do we take pleasure in Tragedy”就被译岔了(书中译为我们为什么喜欢悲剧)...
评分悲剧是生活的距离化(时空;事件的去芜存菁);观众的移/同情分为审美和道德的,前者把一瞬间的经验从日常生活中孤立出来,泯除了主客体间的界限,使主体和客体一起行动,后者则使主体对客体采取行动,观众因此可分为分享型和旁观型,演员也可分为全情投入与自我控制;逐一批驳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正义/性格过失暗含的罅隙、黑格尔之悲剧印证“永恒正义”,两重伦理力量的冲突终至和谐这一说法的残忍、叔本华之悲剧使人弃绝意志说与悲剧英雄事实上具备的求生意志的矛盾、尼采之酒神的苦难融入日神的光辉显示他伪悲观主义、实际上乐观主义的立场;悲剧快感是使生命力量得到发挥、在生动逼真地模仿行动之后更强烈地感受到生命的活力的紧张感或生命力感,其中人的意志受命运感支配,崇高感与秀美触发的怜悯感并存,感受失败后仍不屈服的人类尊严和顽强意志。
评分才俊之作,博众家之所长。美学和艺术理论的综合,如果朱光潜再具备一些历史学视角,考察一下悲剧产生的直接原因,那就神了。
评分成功解决了多年以来,我一直喜欢反派角色的疑惑——
评分看中这本精装的是收录其中的朱先生的英文论文原文。不过坑爹的是,上来绪论第一句“why do we take pleasure in Tragedy”就被译岔了(书中译为我们为什么喜欢悲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