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收录三十一篇翻译家王佐良谈论英国诗人、作品的散文,以放松、亲切的语言呈现出这些作品所展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这些文章最早在80年代的《读书》杂志上连载,后结集归入三联的“读书文丛”。
作者围绕英语诗歌的境界,谈论范围很广,包括中古民谣、弥尔顿、蒲柏、布莱克、华兹华斯、司各特、拜伦、雪莱、济慈、哈代、叶芝、艾略特、奥登等。作者希望能以写意和点睛的笔法来传达诗意,有话即长,无话即短,尽量避免学院或文学家圈子里的名词、术语;他也不怕暴露自己的偏爱、激情,把读者当作一个知心朋友,希望读者能有耐心倾听他常年浸泡在英语诗歌世界中所获得的心得,并因此进一步阅读原著——果若如此,无论对学习语言,还是提高文学修养,都会很有帮助。
最近在看外国诗歌,对哈代、奥登、拉金这几个人有些疑虑。这几个人的诗歌给我的感觉不够惊艳,不够天才,但他们也在英国诗坛上占据一席之地,凭什么呢?看了这本书后,知道了英国诗歌有个自己的诗歌传统,大致也明白了些。这本书就是一本英国诗歌简史,将一个诗人放在一本国家...
评分和钱钟书的《宋诗选注》一样,由于时代和思想观的局限,选了一些不怎么样的诗人和作品,但作者的分析和解读确实是大家风范。值得一看!
评分《英诗的境界》是本不太厚的小书,王佐良先生著。王佐良、卞之琳、冯志、穆旦和袁可嘉等,同属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西南联大师生群,接受过现代诗歌洗礼。 小书非常reader-friendly,适合阅读,携带。书从装帧到内容,总无端让人想起精致的英式下午茶:悠闲,...
评分thrones were kingless,and MEN walked one with the other even as SPIRTS do …… the loathsome mask has fallen,the MAN remains sceptreless,free,uncirunscribed, but MAN equal,unclassed,tribeless,and nationless, exempt from awe,worshiip,degree, THE KING OVER HI...
评分我出生后一年的十二月里,王佐良出版了他的《英诗的境界》,又二十一年后的十二月里,我从大学图书馆的书架上取下这本小册子,摘录那些诗贤们成功的特点。愿这本书的价值穿越这二十年岁月,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成为条件的一部分。
老书重印了,都是小短文,只能说非常之入门,对英诗有些接触的同学会觉得很不过瘾。如果不是一些客观原因的话,我觉得王佐良、李赋宁这样的老学者应该会留给后学更多财富吧。。。。现在来看,他们留下的东西确实少了点。。。
评分相當於英國詩選的簡單版,有些在裡面被我漏掉的詩重新回到視野中來,這種“英詩散步”的寫法輕巧迷人,類似與幾位好友在談詩,不深入也不徹底,但以涵詠間感受為要,雖然少了莎士比亞、彭斯,針對已選的布萊克等也有些“非主流”,然而確是一個好的英詩欣賞和導讀,略陳英國詩歌發展的線索與概貌,未予充分展開,然而其三兩語,比得過如今市面上一大堆闡發古詩詞的書,譬如漫步在唐詩里、最美古詩詞、最美某某詞等等。馬伏爾的《致他的嬌羞的女友》令人不經想起柏拉圖《會飲》《斐德若》中愛慾的相關論述。
评分王佐良先生的书,每一本都是真刀真枪的实货,每一本都是呕心沥血的结晶,每一本都是对于外国文学的深入见解。新批评式的文本分析本来就是文学研究之基础,王佐良先生更是发挥的淋漓尽致;序言中对于“境界”二字的解释深的我心,虽然浅显,如此一来受众会更广。选取的诗人诗作都不拘如今达成共识的文选标准,很见大师功底,不过分析篇幅太短,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单论获取知识,开拓眼界,的确是获益良多。简言之,能就如此短的篇幅有如此宏观以及如此见水准的发挥,想来如今的国内诸位学人是无人有佐良先生这般的水准的。老一辈的学者的功力不禁让我们做晚辈的好生佩服,也不断地激励着我在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评分解释性和粗线条的入门书,几位英国诗歌史上人物的随感式评析,没有太多新观点
评分翻译大家随手点染,见视野,见判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