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迪南德•冯•席拉赫(Ferdinand von Schirach)
1964年生于慕尼黑。1994年起至今担任执业律师,专司刑事案件。其委托人包括当时的东德中央政治局委员君特•沙博夫斯基、德意志联邦情报局特务诺贝特•尤雷茨科,以及工业巨头、知名人士和社会平民等。
2009年,出版处女作《罪行》,立刻引起巨大反响,登上《镜报》、《明镜周刊》等众多畅销书榜首,销量迅速超过50万册。次年获得德国文坛重要奖项克莱斯特文学奖,并获选《慕尼黑晚报》“年度文学之星”。
2010年再度发力,出版《罪责》,好评如潮。
发表于2025-04-13
罪责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虽然和许多相反的意见相比,我的评价可能有失偏颇,但我还是想说说我的看法。 《罪责》几乎有了我喜欢的故事的全部要素:简练、客观、残忍、节制的意外。整本书的语言异常简练,几乎没有任何让人眼前一亮的修辞,也没有什么段落可作为摘抄的(尽管我保持着摘抄的习惯...
评分在一个冰冷冬天的冰冷周末读这些冰冷的故事,心中自然寒冷如冰。 这些故事,第一个是例外,其他所有,更例外。 《DNA》里,妮妮和托马斯合力杀了对妮妮猥亵的人,逃跑,后归案。法官认为他们已无危害,释放。 《解剖学》里,他设计了详尽的杀人计划后,却被一辆汽车撞死。法官...
评分2019年闲书027:几个月前,杨子推荐我读德国律师费迪南德•冯•席拉赫的《罪行》和《罪责》。去实体店寻,未见。网店也只有《罪责》在售。买回后,一直放在办公室的一隅。上周,一篇关于德国普方一家在南京被杀的旧事在微信上流转,似乎是在提醒应该去读那本《罪责》。 薄...
评分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因为半价。。。 看的时候很失望~ 没想到他是短篇,连情节都没有。。。我还反复看了几遍目录确认自己看的是个短篇。 看着看着总有种毛骨悚然感,小半个下午就翻完了,甚至不敢再看几眼。 第一个篇章是那么的短暂,残忍。我以为接下来会有所改变,但事实便...
评分如果读过本书作者席赫拉的前作《罪行》,那么读完《罪责》就会明显感到作者写作的侧重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的确,两本书的中文译名只有一字之差,两本书的篇幅和形式也极为相似,出版时间又间隔不长,所以难免让读者拿《罪责》去跟《罪行》做比较。其实没必要。 在我看来,《罪...
图书标签: 德国 法律 人性 罪责 费迪南德•冯•席拉赫 小说 外国文学 德国文学
《明镜周刊》畅销书榜No.1
他们都犯下了重罪,但都被无罪释放。
天地不仁!
德国最著名刑事律师亲身亲身经历的最经典案例
真实的生活比虚构的故事更残酷
---------------------
我们理应聊聊胜诉的快感。但我们只是坐在掉色的木板凳上,一言不发。
女子砸死熟睡的丈夫,被判无罪;九个男人轮奸一名少女,没有一个背负刑责;女学生作伪证使一名男子入狱,几年后为他翻案;情侣淹死猥亵男,未受任何刑事处分,最终选择了自杀……
刑罚有期限,正义未必能伸张,唯独罪责没有止境。
薄薄一百五十页的小书,读到一半扛不住,停下缓了缓才能继续。太TM致郁了。
评分不如《罪行》
评分不如上一本,故事的质量有点参差,其中比较差得大概只有东野圭吾的水准XD,罪恶的责任追讨确实没有罪恶的发生过程发挥空间大,那些短故事虽然禅意十足但也单薄了点,难道下一本是《罪恶》?
评分从小受到的教育总是说法律是铁面无私的,是公正的,随着年龄增长,我反倒觉得法律应该是为了体现人性温暖的一面而存在的,我所想的在费迪南德这个德国律师的种种案例里感受到了。公正在中国不存在也无从说起。咳咳,最后一篇。。。那是恐怖片啊!
评分不如上一本,故事的质量有点参差,其中比较差得大概只有东野圭吾的水准XD,罪恶的责任追讨确实没有罪恶的发生过程发挥空间大,那些短故事虽然禅意十足但也单薄了点,难道下一本是《罪恶》?
罪责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