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德?戴維斯(WADE DAVIS)
十九歲離開中產階級的舒適環境,赫然發現自己在叢林、沙漠或亞馬遜流域中比較自在。
為了探求人類生存的意義,他從人類學著手,並在哈佛攻讀植物學,成為民族植物學博士。他一頭栽入探險世界,尋求各種文明對人類存在的解答。
戴維斯遠赴海地研究活殭屍,論文即是暢銷著作《穿越陰陽路》(The Serpent and the Rainbow),曾改編為同名電影。他的著作翻譯成15種以上的語言,全球銷售突破80萬本。
然後戴維斯成了高薪講師,接著是牛津及劍橋大學的講座教授,也成為《國家地理雜誌》僅有的八位常駐探險家之一,更在《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新聞週刊》等各大知名媒體發表文章和攝影作品。
但是他的主要工作一直不變。
他居住在世界的中心,在世界的邊緣工作,在婆羅洲、亞馬遜、西藏、北極及秘魯等地,與即將消失的文明一起生活。戴維斯是遙遠文化存在的證人,畢生戮力以文字、攝影和紀錄片,呈現人類在各文化、地景中的心靈世界。
譯者簡介
高偉豪
師大英語系學士,台大政研所碩士。譯想天開翻了這第一本書,跟著跋山涉水,跟著觀星望海,不斷震懾於人類想像力的磅礡與深沉,也不斷在這趟耗心費神的文字旅途中找到譯猶未盡的動能。
各界推薦
作者的格局恢宏、引人入勝。──《紐約時報》書評雜誌
人類學家暨電影工作者韋德?戴維斯說服力十足,這本書向我們揭示世上半數的語言即將消失,過度的發展將撲滅人類文化的多樣性。──朱麗亞?凱勒,《芝加哥論壇報》
本年度的梅西公民講座呈現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講者審視了古老智慧及在地文化,幫助現代人開拓自己的道路,值得一讀。──《加拿大國家郵報》
发表于2025-01-22
生命的尋路人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这是一本游记,却也像一本文化手册。戴维斯带领我们来到地球上不同的角落,讲述那里的人、经历的事。然而,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又不仅仅是介绍种族那么简单,它伴随着一种思考——对人类,对文化的一种思考。正如作者所说的,世界不是平的。一种文化就像一座神圣的精神与心...
评分游牧民族,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国家地理的探险家韦德曾经跟随着这个世界上的许多游牧民族行走。他出版的《生命的寻路人》这本书,记述了很多古老民族和部落,他说:“游牧一词其实容易让人误解,因为它暗示着不断移动且对土地缺乏忠诚的生活。”然而事实究竟如何?韦德说,有...
评分这本书,是我喜欢的杂志推荐的,那会儿正好读书荒,所以买来看。 薄薄一本,看了一个多星期吧。觉得并不那么容易读。书中所介绍的,和我们日常生活关联不大,书中介绍的很多民族,甚至是我看这本书之前都没有听说过的。提到的词条很多,但感觉都没那么深刻。刚刚有...
评分 评分这本书,是我喜欢的杂志推荐的,那会儿正好读书荒,所以买来看。 薄薄一本,看了一个多星期吧。觉得并不那么容易读。书中所介绍的,和我们日常生活关联不大,书中介绍的很多民族,甚至是我看这本书之前都没有听说过的。提到的词条很多,但感觉都没那么深刻。刚刚有...
图书标签: 人类学 哲学 人生 人文 宗教 边缘文明 2013 WadeDavis
「人生在世,究竟有什麼意義?」
這是生而為人最大的叩問。
世上有各種文化以七千種聲音回應了這個問題,共同彙整成一套人類的劇目,
讓我們得以共同面對人類此一物種在未來的各種挑戰。
世界不應該是平的,因為生命不應該只有一種出路。當未來越艱難,我們越需要多樣的智慧,幫助我們找出生存的答案,這便是我們保存瀕絕文明的理由。
《生命的尋路人》引領我們展開一趟與生存智慧碰撞的旅程。作者深入消失中的文化,傾聽冰冷的河水從英屬哥倫比亞流到阿拉斯加,足跡從海洋延伸到沙漠,從一朵雲的色澤或一道彎曲的水流中,讀出人類複雜的生存智慧:
◎尼泊爾的石子路
隱居四十五年的比丘尼,希冀眾生達到解脫,並且花費一生去準備迎接我們用盡大多數時間假裝它不存在的一刻,也就是死亡。
◎隨著犀鳥潛入婆羅洲的雨林
本南族沒有「謝謝」一詞,因為分享是義務,沒人知道誰會是下一個帶回食物的人。在他們的文化裡,最大的罪過是「無法分享」。
◎太平洋群島
玻里尼西亞年輕世代的偶像不是足球員,而是海上尋路人。航海大師光是聆聽海浪拍打獨木舟的回聲,就能知道海平面的何方有座環礁島。他們的故事讓世人看到貨真價實的探險所展現的十足勇氣,以及人類可以擁有多麼卓越的適應力。
◎澳洲的白千層森林
木棉樹開花就代表袋鼠寶寶能在媽媽死後繼續生存、樹上開出黃紅色的花讓獵人知道獵捕長頸龜的時間……先民的智識匯聚在「歌之路」中,未來的後人亦依此生存。
當移動的民族定居下來,大自然的子民成了工業文明的後代……
學校的氛圍與教育教導他們蔑視自己的父親和傳統。年輕人被困在兩個世界之間,無法回頭,前方也沒有明確的道路。而本南族人正在用吹箭筒對抗推土機,樹木全被壓倒在森林地上。
《生命的尋路人》為我們尋回一條嶄新而古老的道路,說明新的時代已然來臨。十多年前,「生物多樣性」是少數科學家的術語,現在則成了學童的字彙。瑞秋?卡森寫作《寂靜的春天》之時,大眾尚未開始關注環境,但今日我們已經注意到文化多樣性的危機,更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核心議題。
當人類不再將科學奉為唯一的準則,這是文化優先次序的重新洗牌,不僅在歷史上有重大意義,也為地球的未來帶來樂觀的希望。
世界有七千种声音,为何我们只听见几种,甚至只以一种为尊?
评分里面有一个部族的信念蛮打动我的,他们没有时间的概念,所以他们没有我们所追求的“改变”和“改进”,而只有当下,只有保持现有的样子……
评分原文引:“我们所追求的,不是把人们冻结在时间里。没有人能够造出心灵的雨林公园,文化也不是博物馆的藏品,每个文化的成员都是活生生的个体,有实实在在的生活需求。就象布洛迪所写,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传统与现代的对立,而是人应该有自由与权利去选择想要的生活。重要的是,我们要确保所有民族都能根据自己的主张去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好处,并且避免危害各民族。” 不同的文化应该引起我们的兴趣去了解,而不是带着恐惧与轻蔑去扼杀。在无知的基础上将文明强加给他们,然后一走了之。
评分第一章读了三遍没搞懂逻辑
评分幾年前聽過作者同一主題的演講,如今看到這書,依然覺得非常震撼:http://vimeo.com/34343697
生命的尋路人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