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丽君,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系教授,于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取得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研究兴趣包括华语电影、中国现代性、知识产权和文化政策等。曾于2003年取得中文大学颁发的杰出青年学者奖项,以及2008年的中文大学卓越研究奖。最新出版为有关中国创意经济的英文著作:Creativity and Its Discontents: China’s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Offenses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12);中文著作则有《黄昏未晚:后九七香港电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10)。
发表于2024-12-22
哈哈镜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视觉文化与中国经验——读《哈哈镜:中国视觉现代性》 张春田 发表于:《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第6期 大致在2000年以后,视觉文化在中国学界开始流行起来,翻译和介绍西方视觉文化理论的书籍日渐增多,比如罗岗、顾铮主编的《视觉文化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评分视觉文化与中国经验——读《哈哈镜:中国视觉现代性》 张春田 发表于:《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第6期 大致在2000年以后,视觉文化在中国学界开始流行起来,翻译和介绍西方视觉文化理论的书籍日渐增多,比如罗岗、顾铮主编的《视觉文化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评分视觉文化与中国经验——读《哈哈镜:中国视觉现代性》 张春田 发表于:《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第6期 大致在2000年以后,视觉文化在中国学界开始流行起来,翻译和介绍西方视觉文化理论的书籍日渐增多,比如罗岗、顾铮主编的《视觉文化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评分视觉文化与中国经验——读《哈哈镜:中国视觉现代性》 张春田 发表于:《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第6期 大致在2000年以后,视觉文化在中国学界开始流行起来,翻译和介绍西方视觉文化理论的书籍日渐增多,比如罗岗、顾铮主编的《视觉文化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评分视觉文化与中国经验——读《哈哈镜:中国视觉现代性》 张春田 发表于:《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第6期 大致在2000年以后,视觉文化在中国学界开始流行起来,翻译和介绍西方视觉文化理论的书籍日渐增多,比如罗岗、顾铮主编的《视觉文化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图书标签: 文化研究 视觉文化 现代性 视觉 香港 近现代史 文化 社会学
内容简介:
《哈哈镜》探讨了1880至1930年代这一动荡历史时期,中国市民主体在与新兴视觉文化的相互碰撞中,观看自身的多重而复杂的方式。书中广泛涉及了印刷术、摄影、广告、电影与戏曲表演等一系列媒体和视觉形式。市民积极投入并享受这些视觉文化,而它们皆为主体对空洞的现代性 许诺——由新兴、刺激与时尚等抽象和短暂的观念组成——之欲望所大力驱动。
作者详述并分析了各种视觉再现,强调了它们之间的复杂互动。由此证明视觉现代性并非独立的文化现象的结合,而是一个颇为紧密的社会文化话语,影响了文化的差异与典型之所在。
本书首先对十九世纪末兴起的印刷文化做了总括性的历史描述和理论探讨,并检视了现代性对于探究“真实”的迷恋。接下来的章节讨论了新兴视觉文化中的女性身体形象,视觉文化展开与展示的娱乐场所,都市人与新兴现实主义的相互妥协,而对各种形象的生产和接受间的动力学关系则成为了贯穿全书的主题。
如作者所示,现代性通过奇观向中国人展现。尽管奇观纷至沓来,俘获着现代的主体,但却无法完全驯服或限制那些投身其中的人们。作者特别指出,他们在崭新而现代的自我认同尝试之中,参与和表演着这一稍纵即逝的视觉文化。这里讨论的中国视觉文化是高度竞争性的,在持续的流动和变化中,呈现出对现代主体的全新理解:他面临的不仅是过去的消逝,而且是未来的歧路。中国的现代视觉文化揭示出主体及其环境的激烈碰撞和相互渗透中,现代性的不断更新。
权威推荐:
彭丽君的著作对“视觉”做了细致的历史化考察。她并未把观看当作天然之事,而是充满睿智地将视觉作为一种现代现象,并拓展和转换成凝视与观看的本土文化塑型。本书中,理论性与经验感协调缜密,趣味盎然,洞见迭出,提供了对现代中国视觉文化的杰出观察。
——纽约大学 瑞贝卡•卡尔
彭教授处理了现代中国研究中最令人兴奋的领域之一——视觉现代性。在奇观的政治学中,她通过中国人的万花筒与现代视觉装置的相遇,展开了从新奇话语到媒体技术、再生产等诸多面向的讨论。《哈哈镜》是一项中国人在现代历史关键时刻如何看与被看的迷人的研究。
——哈佛大学东亚系 王德威
作为中国视觉现代性的“观察者”,彭丽君在《哈哈镜》一书中不仅呈现了各类视觉样式构造的都市文化奇观;而且揭示出诸种观看欲望形塑的“视觉无意识”。正是上述两方面的相互生产,彼此运作,如“魔术”与“摩登”,似真似幻,亦真亦幻,于真假难辨间,决定了观看的主体何时“凝神关注”,何时“视而不见”……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罗岗
晚清报刊,月份牌女郎,摄影术,慈禧,西洋镜,梅兰芳,戏院,妓女,电影,上海,戏曲,魔术,《哈哈镜》几乎收纳了有关中国视觉文化的所有关键词,但此书的成就不光在媒介覆盖和知识场域的辽阔,还在历史纵深和细节考察上示范了中国经验和现代性理论的交锋和撕扯。这确乎是饱含温度和强度的研究著作,我们在彭丽君的写作中感受到真正的理论活力,一种从微观政治回望过去和眺望未来的激情。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 毛尖
印刷媒介在百年前的一段威水史,从文字图像到摄影,全面改写了中国人观念的现代性进程。这是一本牛逼的书。
评分即使看几遍有些东西也未必能立即懂得,开始开始论文写作之后,觉得句句珠玑,大赞
评分本来可以五星给原著的,但是因为翻译实在不怎么样,扣一星。好多哲学专业词汇翻译出现了问题。 关于内容的话,事实上,镜面作为一种重要的隐喻,充斥于文学、电影、摄影和其它诸多表现形式中,作者通过这一隐喻来探讨身份认同和主体性建构。在运用诸多视觉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也表现的比较娴熟。 至于近现代中国的本土背景意识,作者拿捏的也不错,聚焦在中国都市人的日常新视觉体验的细节,生动的展现了中国现代性的多重性和流动性。 总之值得一看。
评分视角独特。和一般文本性现代性解读不一样,本书以视觉为基点来透视中国的现代性。妓女、旦角、石印、京剧、电影、魔术,还有在当看来甚为压倒性冲击着国民眼球的奇观,扭曲地展露了中国对现代性科学的、表演的、游戏的、功能性的、威吓的多面向的接收和再造。个人直观的感受是看晚清流传至今的老照片时,会不由自主的觉得恐惧,那种恐惧不仅仅是黑白以及照片的结构造成的,更是照片中人物直视镜头,那种看与被看的互动下,感受到镜头主体的恐惧与害怕。镜头下的人物一方面对摄像这一机体和行为产生恐惧,另一方面更是未知于“他者”对自己的看法的恐惧。这种既害怕又不得不硬着头皮而上大概就是中国现代性的一方面存在吧。
评分即使看几遍有些东西也未必能立即懂得,开始开始论文写作之后,觉得句句珠玑,大赞
哈哈镜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