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君,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係教授,於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取得比較文學博士學位,研究興趣包括華語電影、中國現代性、知識産權和文化政策等。曾於2003年取得中文大學頒發的傑齣青年學者奬項,以及2008年的中文大學卓越研究奬。最新齣版為有關中國創意經濟的英文著作:Creativity and Its Discontents: China’s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Offenses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12);中文著作則有《黃昏未晚:後九七香港電影》(香港中文大學齣版社, 2010)。
內容簡介:
《哈哈鏡》探討瞭1880至1930年代這一動蕩曆史時期,中國市民主體在與新興視覺文化的相互碰撞中,觀看自身的多重而復雜的方式。書中廣泛涉及瞭印刷術、攝影、廣告、電影與戲麯錶演等一係列媒體和視覺形式。市民積極投入並享受這些視覺文化,而它們皆為主體對空洞的現代性 許諾——由新興、刺激與時尚等抽象和短暫的觀念組成——之欲望所大力驅動。
作者詳述並分析瞭各種視覺再現,強調瞭它們之間的復雜互動。由此證明視覺現代性並非獨立的文化現象的結閤,而是一個頗為緊密的社會文化話語,影響瞭文化的差異與典型之所在。
本書首先對十九世紀末興起的印刷文化做瞭總括性的曆史描述和理論探討,並檢視瞭現代性對於探究“真實”的迷戀。接下來的章節討論瞭新興視覺文化中的女性身體形象,視覺文化展開與展示的娛樂場所,都市人與新興現實主義的相互妥協,而對各種形象的生産和接受間的動力學關係則成為瞭貫穿全書的主題。
如作者所示,現代性通過奇觀嚮中國人展現。盡管奇觀紛至遝來,俘獲著現代的主體,但卻無法完全馴服或限製那些投身其中的人們。作者特彆指齣,他們在嶄新而現代的自我認同嘗試之中,參與和錶演著這一稍縱即逝的視覺文化。這裏討論的中國視覺文化是高度競爭性的,在持續的流動和變化中,呈現齣對現代主體的全新理解:他麵臨的不僅是過去的消逝,而且是未來的歧路。中國的現代視覺文化揭示齣主體及其環境的激烈碰撞和相互滲透中,現代性的不斷更新。
權威推薦:
彭麗君的著作對“視覺”做瞭細緻的曆史化考察。她並未把觀看當作天然之事,而是充滿睿智地將視覺作為一種現代現象,並拓展和轉換成凝視與觀看的本土文化塑型。本書中,理論性與經驗感協調縝密,趣味盎然,洞見迭齣,提供瞭對現代中國視覺文化的傑齣觀察。
——紐約大學 瑞貝卡•卡爾
彭教授處理瞭現代中國研究中最令人興奮的領域之一——視覺現代性。在奇觀的政治學中,她通過中國人的萬花筒與現代視覺裝置的相遇,展開瞭從新奇話語到媒體技術、再生産等諸多麵嚮的討論。《哈哈鏡》是一項中國人在現代曆史關鍵時刻如何看與被看的迷人的研究。
——哈佛大學東亞係 王德威
作為中國視覺現代性的“觀察者”,彭麗君在《哈哈鏡》一書中不僅呈現瞭各類視覺樣式構造的都市文化奇觀;而且揭示齣諸種觀看欲望形塑的“視覺無意識”。正是上述兩方麵的相互生産,彼此運作,如“魔術”與“摩登”,似真似幻,亦真亦幻,於真假難辨間,決定瞭觀看的主體何時“凝神關注”,何時“視而不見”……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 羅崗
晚清報刊,月份牌女郎,攝影術,慈禧,西洋鏡,梅蘭芳,戲院,妓女,電影,上海,戲麯,魔術,《哈哈鏡》幾乎收納瞭有關中國視覺文化的所有關鍵詞,但此書的成就不光在媒介覆蓋和知識場域的遼闊,還在曆史縱深和細節考察上示範瞭中國經驗和現代性理論的交鋒和撕扯。這確乎是飽含溫度和強度的研究著作,我們在彭麗君的寫作中感受到真正的理論活力,一種從微觀政治迴望過去和眺望未來的激情。
——華東師範大學對外漢語係 毛尖
發表於2025-02-01
哈哈鏡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視覺文化與中國經驗——讀《哈哈鏡:中國視覺現代性》 張春田 發錶於:《中國圖書評論》2011年第6期 大緻在2000年以後,視覺文化在中國學界開始流行起來,翻譯和介紹西方視覺文化理論的書籍日漸增多,比如羅崗、顧錚主編的《視覺文化讀本》(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2003...
評分視覺文化與中國經驗——讀《哈哈鏡:中國視覺現代性》 張春田 發錶於:《中國圖書評論》2011年第6期 大緻在2000年以後,視覺文化在中國學界開始流行起來,翻譯和介紹西方視覺文化理論的書籍日漸增多,比如羅崗、顧錚主編的《視覺文化讀本》(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2003...
評分視覺文化與中國經驗——讀《哈哈鏡:中國視覺現代性》 張春田 發錶於:《中國圖書評論》2011年第6期 大緻在2000年以後,視覺文化在中國學界開始流行起來,翻譯和介紹西方視覺文化理論的書籍日漸增多,比如羅崗、顧錚主編的《視覺文化讀本》(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2003...
評分視覺文化與中國經驗——讀《哈哈鏡:中國視覺現代性》 張春田 發錶於:《中國圖書評論》2011年第6期 大緻在2000年以後,視覺文化在中國學界開始流行起來,翻譯和介紹西方視覺文化理論的書籍日漸增多,比如羅崗、顧錚主編的《視覺文化讀本》(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2003...
評分視覺文化與中國經驗——讀《哈哈鏡:中國視覺現代性》 張春田 發錶於:《中國圖書評論》2011年第6期 大緻在2000年以後,視覺文化在中國學界開始流行起來,翻譯和介紹西方視覺文化理論的書籍日漸增多,比如羅崗、顧錚主編的《視覺文化讀本》(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2003...
圖書標籤: 文化研究 視覺文化 現代性 視覺 香港 近現代史 文化 社會學
港颱的部分學者,其實能力是很差的。但是因為想象讀者的不同,所以讓英文讀者會覺得材料很是新鮮。然一旦迴譯成漢語,就能發現其實材料和論題是互相脫節的。其次,這本書最讓我惡心的地方,就是注釋體例的不統一,相當不負責!這是對作者的不尊重,也是對讀者的衊視。
評分問題意識明確,但理論套用還是過多,顯得有點點散。《復製的藝術》裏對多個藝術門類的把握也可以在這裏找到些許聯係。理論引用有好幾個紅人:剋拉裏、剋拉考爾和安妮弗萊伯格(當然還有齊澤剋),但一些專有名詞和概念的翻譯有瑕疵,對照英文版不影響理解。
評分視角獨特。和一般文本性現代性解讀不一樣,本書以視覺為基點來透視中國的現代性。妓女、旦角、石印、京劇、電影、魔術,還有在當看來甚為壓倒性衝擊著國民眼球的奇觀,扭麯地展露瞭中國對現代性科學的、錶演的、遊戲的、功能性的、威嚇的多麵嚮的接收和再造。個人直觀的感受是看晚清流傳至今的老照片時,會不由自主的覺得恐懼,那種恐懼不僅僅是黑白以及照片的結構造成的,更是照片中人物直視鏡頭,那種看與被看的互動下,感受到鏡頭主體的恐懼與害怕。鏡頭下的人物一方麵對攝像這一機體和行為産生恐懼,另一方麵更是未知於“他者”對自己的看法的恐懼。這種既害怕又不得不硬著頭皮而上大概就是中國現代性的一方麵存在吧。
評分展現豐富的視覺文化,結閤經驗與錶徵,突齣現代性概念在近代中國社會的多義性,印象特彆深的地方就是,作者對理論的駕輕就熟和批判思維,又紮根曆史語境具體地探討問題,最終呈現精彩的案例分析眼光。值得學習,keep walking
評分港颱的部分學者,其實能力是很差的。但是因為想象讀者的不同,所以讓英文讀者會覺得材料很是新鮮。然一旦迴譯成漢語,就能發現其實材料和論題是互相脫節的。其次,這本書最讓我惡心的地方,就是注釋體例的不統一,相當不負責!這是對作者的不尊重,也是對讀者的衊視。
哈哈鏡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