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M.布勞(Peter M.Blau.1918—2002),美國當代著名社會學傢,曾先後任教於康乃爾大學、芝加哥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曾任美國社會學協會主席。布勞的學術影響廣泛而深刻。他是交換關係的微觀社會學研究的創始人,並且在階層分析理論、組織社會學等領域中有很大的影響。其他著作有《官僚組織動力學》、《不平等和異質性》和《機會的結構脈絡》等。
美國社會學傢彼得·M·布勞是最著名的現代社會交換理論傢。他的交換理論被稱為結構交換理論,以區彆於霍曼斯的行為主義交換理論。《社會生活中的交換與權力》是其最主要著作。他認為,人際之間的社會交換開始於社會吸引。他用對等性解釋部分社會交換,用不對等性解釋另外一些社會交換。不對等性交換産生社會的權力差異和社會分層現象。因而,他用交換理論解決瞭社會學中微觀研究與宏觀研究之間的鴻溝。這是他對社會學的最突齣貢獻。
社會交換的概念
布勞認為,社會交換是人類行為的一部分。人類行為成為社會交換,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該行為的最終目標隻有通過與他人互動纔能達到;二是該行為必須采取有助於實現這些目的的手段。”所以,社會交換是當彆人作齣報答性反應就發生、當彆人不再作齣報答性反應就停止的一種自願性行為,它是個體之間的關係與群體之間的關係、權力分化與夥伴群體關係、對抗力量之間的衝突與閤作、社區成員之間間接的聯係與親密關係等的基礎。人們之間之所以相互交往,是因為他們通過交往得到瞭某些東西。
正因為社會交換是一種以期待迴報和換取迴報為目的的行為,所以,社會交換活動的參與者同“經濟人”有類似之處。“經濟人”那種理性選擇的特點同樣會齣現在社會交換領域,經濟交易中的“邊際效益遞減”原理也同樣適用於社會交換領域。但是,社會交換與經濟交換還是有許多重大區彆。第一,經濟交換是根據明文規定的契約閤同進行的,社會交換不作任何具體的規定和明文的承諾。第二,經濟交換不會引起個人的責任、感激和信任感,而社會交換則會。第三,從經濟交換中得到的利益可以精確計算和預測,貨幣是經濟交換中衡量一切價值的媒介;從社會交換中得到的利益則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報酬的價值具有相對性和模糊性,比如愛、感激、社會贊賞等都無法用貨幣來衡量。
社會交換的形式
布勞是根據社會交換得到的社會報酬,來劃分社會交換形式的。社會報酬有兩類:一是內在性報酬,即從社會交換活動本身取得的報酬,比如樂趣、愛、感激和社會贊賞等;二是外在性報酬,即在社會交換關係以外所取得的報酬,比如金錢、商品、勸告、邀請、幫助和服從等。
社會交換有三種形式:
一是內在性報酬的社會交換。社會交換活動的參與者把交換活動本身作為目的,比如一個男孩與他所愛慕的女孩進行交往,所依據的就是內在性報酬。
二是外在性報酬的社會交換。社會交換活動的參與者把交換看作是實現更遠目標的手段,它對人們閤理選擇交往夥伴提供瞭客觀的獨立標準。
三是混閤型的社會交換。這種交換既有內在性報酬,也有外在性報酬。比如,一個人接受邀請赴宴,可能是為瞭享受飲食之樂,也可能是同時為瞭得到與老朋友相處的愉悅,甚至更可能是後者;工人參加某個工會,不僅僅是為瞭改善其雇用條件,也可能是他們內在地喜歡該工會中的夥伴關係,並能從幫助工會實現其目標中得到某種滿足。
社會交換的基本過程
在確定瞭社會交換的概念之後,布勞把注意力集中於分析社會交換的基本過程。根據布勞的分析,社會交換的過程始於社會吸引。他所講的社會吸引,是指與彆人交往的傾嚮性。一個人期望與彆人的交往會帶來報酬,不論這些報酬是內在性的還是外在性的,他會受到能提供報酬的人的吸引。要使對方承認自己,願意與自己交往,就必須嚮對方證明自己也是一個有吸引力的人,錶明與自己交往也能從中得到報酬。如果他能夠成功地做到這一點,對方接受瞭他,交往行為就會隨之發生。如果雙方都從交往中得到瞭期望的報酬,則會進一步加強雙方的相互吸引。當不斷的相互吸引使雙方建立起穩定化的共同紐帶時,便形成瞭某種社會群體。
在交換中,各交換主體都會盡力展示自己的報酬能力,以吸引其他人同自己交換。因此,在社會交換中必然發生競爭。但是,由於人們擁有的資源在數量、質量、種類、稀缺程度等方麵是不均等的,那些擁有豐富資源或稀缺資源的人在群體中會獲得較高的交換地位。他們作為為數不多的資源提供者,可以自由地選擇交換對象。相反,那些沒有多少資源的其他成員,隻能處於較低的交換地位,沒有或很少有自由選擇其他交換對象的餘地。當社會地位差距較大的雙方進行社會交換時,處於弱勢的一方會選擇尊敬、服從等作為迴報,這就使另一方獲得瞭權力,群體中就齣現瞭權力分化。
權力的分化會導緻兩個結果的産生。一方麵,為瞭獲得利益,處於弱勢地位的人會甘居臣屬地位,這就等於認可瞭權力。他們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溝通並錶達這種認可,權力就在多大程度上得到瞭閤法化。權力的閤法化使每個成員都有瞭固定的位置,隻要按照自己的角色辦事,就可以得到相應的迴報,從而減少瞭交換中的競爭和磨擦,有助於促進群體的整閤。另一方麵,如果權力的實施沒有帶來所期望的報酬,人們會産生被剝奪感。這種被剝奪感會逐漸瓦解閤法權威賴以存在的基礎,並導緻對權力的反抗。人們為瞭有效地錶達他們的反抗,會形成對抗性組織,比如社會運動、政黨和工會等。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對原有權力結構進行調整,或者推翻現存權力結構並代之以新的權力結構。布勞以社會吸引、競爭、分化、整閤和反抗等概念為核心,形成瞭分析社會交換過程的基本框架。
宏觀社會結構中的間接交換
布勞不僅分析瞭社會生活中的微觀交換過程,而且運用社會交換基本過程的分析框架,考察瞭宏觀社會結構中更為復雜的交換過程。宏觀社會結構中的交換不僅包括人際互動,還包括群體之間、組織之間的交換;不僅包括直接的麵對麵的互動,還包括間接的、時空間隔較大的交換。盡管宏觀社會結構中的交換也包含吸引、競爭、分化、整閤和反抗等一般過程,但是,宏觀社會結構中的交換與微觀社會結構中的交換還是有重大區彆的。首先,微觀社會結構中的交換是人與人之間的直接交往,交換雙方能夠提供彼此所期望的報酬是産生社會吸引的基礎;宏觀社會結構中的交換則主要是間接交往,共同價值成為間接交換的媒介。共同價值為宏觀社會結構中復雜的間接交換提供瞭一套共有的標準,使交換各方能以同樣的情景定義進行交換,因而共同價值在宏觀社會結構的交換中也起著基礎性作用。其次,宏觀社會結構中的交換是以製度化為特徵的,那些曆史上業已確立的製度約束著群體之間、組織之間的吸引、競爭、分化、整閤和反抗的基本交換過程。共同價值為宏觀社會結構中交換關係的形成提供瞭可能,要使宏觀交換關係得以維持、穩定和發展,必須有一個製度化的過程。製度化的核心是在共同價值的基礎上提齣一整套涉及各種具體交換關係的、穩定和普遍的規範,以調整各社會群體、社會組織之間的交換關係。社會規範禁止人們通過損害集體共同利益而獲取個人利益的行為,集體成員也不能在缺少社會規範的情況下實現他們的個人利益。遵從規範的結果,使集體與它的成員之間的交換取代瞭個體之間的直接交換。比如,富人階層的成員從事慈善性捐贈,是他們遵從其所屬階層的規範並因而獲得人們的社會贊賞,而並不是為瞭贏得施捨對象的感激。
來源:《學習時報》 (責任編輯:字秀春)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764/77068/77069/5272483.html
發表於2024-12-22
社會生活中的交換與權力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人是社會化生物,同時社會又是不公平的。並且在社會上除瞭有智商外,還需要有情商與他人交往。這就是本書的研究方嚮。 在社會生活中,人需要與他人進行交往,以達到自我的目的,並且不僅僅是人與人,還有人與組織,組織與組織。兩者或者多者之間進行交換,以達到各自需求。這種...
評分讀瞭彼德·布勞的《社會生活中的交換與權力》一書,我覺得在社會生活中,人與人的接觸與交流都是一種交換的行為。 彼德認為,有兩種交往方式,一種交往是被參加者看作自在的目的,另一種交往是被參加者被看作是實現某些更遠目標的手段。也就是說一種交往的目的是使自身得...
評分人是社會化生物,同時社會又是不公平的。並且在社會上除瞭有智商外,還需要有情商與他人交往。這就是本書的研究方嚮。 在社會生活中,人需要與他人進行交往,以達到自我的目的,並且不僅僅是人與人,還有人與組織,組織與組織。兩者或者多者之間進行交換,以達到各自需求。這種...
評分人是社會化生物,同時社會又是不公平的。並且在社會上除瞭有智商外,還需要有情商與他人交往。這就是本書的研究方嚮。 在社會生活中,人需要與他人進行交往,以達到自我的目的,並且不僅僅是人與人,還有人與組織,組織與組織。兩者或者多者之間進行交換,以達到各自需求。這種...
評分讀瞭彼德·布勞的《社會生活中的交換與權力》一書,我覺得在社會生活中,人與人的接觸與交流都是一種交換的行為。 彼德認為,有兩種交往方式,一種交往是被參加者看作自在的目的,另一種交往是被參加者被看作是實現某些更遠目標的手段。也就是說一種交往的目的是使自身得...
圖書標籤: 社會學 布勞 交換理論 心理學 交換社會學 社會心理學 經濟分析 【社會學】
Dilemma, Ideology, Independence, Intrinsic reward, Diminishing returns, Leadership, Mass Society, Mobility, Postponement of gratification 這些問題都太有趣瞭啊。
評分看瞭大綱部分,翻譯堪憂。
評分翻譯可以去死瞭。
評分完成作業……
評分老實說,這是一本寫得很好的書,但翻譯得太唬人瞭,一個句子套四個從句,要慢慢地劃主謂賓纔理解一句話,不能堅持瞭。
社會生活中的交換與權力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