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曼(Thomas Mann),是20世纪德国文坛最耀眼的巨星,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他于192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托马斯·曼于一八七五年六月六日生于德国北部吕贝克城的一个富商家庭,父亲托马斯·约翰·亨利希·曼(1840-1890)是经营谷物的巨商,后任参议及副市长;母亲尤莉亚·曼(1851-1923)生于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出身富贵,有葡萄牙血统。父亲严肃、冷静,富于理智,而母亲则热情奔放,爱好艺术。他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哥哥亨利希·曼以后也是一位举世闻名的大作家。一八九〇年十月,父亲去世,商行倒闭,全家遂于一八九二年迁至慕尼黑定居。翌年,他在文科中学毕业,后即在一家火灾保险公司当见习生。托马斯·曼早年即爱好文学艺术,博览群书;学习期间,他曾用保尔·托马斯的笔名在《春风》及《社会》杂志上发表诗歌与论文,但并不为人注目。在保险公司当见习生时,他仿效法国作家布尔热和莫泊桑的风格写了一篇以女演员和大学生的恋爱为题材的故事,这就是一八九四年十月在《社会》杂志发表的中篇小说《堕落》。
一八九五年,他离开保险公司,在慕尼黑高等学校学习,当一名旁听生。他不但旁听了艺术史和文学史等课程,而且对经济学也甚感兴趣。与此同时,他为哥哥亨利希·曼主编的《二十世纪德意志艺术与福利之页》审稿,并撰写书评。
发表于2024-12-26
死于威尼斯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阿申巴赫是个虔诚的作家。同所有早年即有成就的作家一样,在年少轻狂还未被岁月完全抹去的时候,得到许多的赞赏和仰慕。幸运的是,这些肯定仍然激励着阿申巴赫的虔诚,让他继续写作,继续期待一语惊人的成就感。 天赋和源自生活的灵感终于日渐衰竭,他意识到自己的文字丢掉了锋...
评分 评分就象某些宗教中纯粹的观火仪式。把自己放入火中,以便由燃烧获得不同的残片。意象不一定意义或是赋有真实感,但火炼融于心,一条深入自我的征途。我想我也是这样来对待这一本书。它给了我一所空房间,阳光和美是精神的流质,那是爱,也是死亡。 Jan 27, 2010 21:10:00 残片...
评分多数人都喜欢听音乐,不同的只是类型,但是有个普遍的规律,流行的难以持久,万人空巷之后是万籁俱寂,于一个时代不被多数人接受的,辗转到另一个时代却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这种现象对于图书亦然! 我是个酷爱纯文学书的人,有人不屑的质疑我,何为纯文学?我就会忍不住告诉...
评分毫无疑问,威尼斯这座城,是“美”这一概念在世间的化身,然而它必然沉沦的命运,却给了原本无限的美一个有生的期限。拜伦说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那么威尼斯是否属于宿命? 我是因为对这座城的兴趣,才知道有一部电影叫《威尼斯之死》,因为这部电影,又去找了这部...
图书标签: 小说 托曼斯·曼等 外国文学 同性 意大利 德奥 爱情 江苏文艺出版社
《死于威尼斯》是托马斯·曼流传最广、最具知名度的中篇小说。从《死于威尼斯》中可看出他在思想和情感上经历的矛盾、痛苦和追求,看到他逐渐形成文字精雕细刻,语言幽默讽刺,略带夸张、揶揄的独特叙事风格,为他以后的长篇巨著奠定了基础。本书还收入作者的中篇小说《受骗的女人》。
只读了《死于威尼斯》,现代与神话的结合。
评分老迈的作家之前看见一把年纪还浓妆艳抹穿红戴绿混在年轻人堆里的男人,更多的是不解和鄙夷,后来陷入爱情——特别是对一个俊美少年的单恋,苍老给他带来的对于外表的自卑和不满油然而生,以至于他任油嘴滑舌的理发师为自己美容,描眉画脸后他感慨自己重返年轻,不曾意识到自己也成了之前那个披了拙劣年轻外衣的可怜人。唉,不知道是瘟疫害死了他,还是爱情令他死去,至少他死在威尼斯,至少他死时还望着爱人,至少,他死前还不知道自己将死。
评分只看了威尼斯,真的暗恋是话都不说一句的。
评分死于威尼斯>苹果树>维多利亚>青梅竹马>米佳的爱;感觉有些翻译的不是很好
评分几个故事都不错,虽然看的过程很痛苦。喜欢托马斯·曼和高尔斯华绥的这两篇。前者,作家对美少年的追逐本来是让人很有代入感的,但是某个时刻我突然想到,这不就是猥琐大叔跟踪狂么!然后就不能直视这个故事了…后者,把男主始乱终弃的心理活动以及挣扎纠结的行为写得如此真实,令人惊叹。
死于威尼斯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