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哈德•施林克(1944— )
德国法学家,小说作家,法官。现在柏林洪堡大学任教职,并是北威州宪法法官。曾获德语推理小说大奖。《朗读者》无疑是他最轰动的作品,先后荣获四个重要奖项,被译成35种语言,并成为第一本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首位的德语小说。据其改编的电影获2009年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
发表于2025-04-09
朗读者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2007年4月24日 读书笔记 德国小说《朗读者》 译林出版社版本的《朗读者》,很有意思,书的最后两页,附了一列问答题,关于这本书的思想内涵。这书我读过了,只一遍,有没有领会充分,不知道,姑且把题做答一遍,作为阅读后的读书笔记,也愿和读过此书的朋友探讨。 1。在什么...
评分因為我很愛這部小說,所以才會嚴肅地對待這本書幼稚可笑的翻譯,認真地列出每一個有問題的句子。也因為很愛這部小說,所以第一次看的時候這些問題都可以無視。穿過層層莫名其妙的翻譯,似乎仍能感受到原文;翻譯越爛,原文的妙處竟然越發突顯。格拉斯的《剝洋蔥》亦是相同的筆...
评分哲学最佳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文学。爱情最好的表现方式是什么?分离。 在《朗读者》滑稽的中文翻译背后,德语原著的光芒犀利无比。 被这本书吸引,是从“朗读,淋浴,做爱和并卧”开始的。那些吸引人的情爱场面出现在第一部中,一个15岁的少年米夏和一个大他21岁的女子汉娜,从...
评分 评分2007年4月24日 读书笔记 德国小说《朗读者》 译林出版社版本的《朗读者》,很有意思,书的最后两页,附了一列问答题,关于这本书的思想内涵。这书我读过了,只一遍,有没有领会充分,不知道,姑且把题做答一遍,作为阅读后的读书笔记,也愿和读过此书的朋友探讨。 1。在什么...
图书标签: 二战 德国 德国文学 爱情 小说 本哈德·施林克 朗读者 外国文学
侦探小说家写的爱情故事,但也有人说其实和爱情无关
它是凿破人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
从德国每所中学到世界各地,这本《朗读者》从一个人手里传到另一个人……
《朗读者》是首部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首的德语小说,奥斯卡奖封后之作
《朗读者》讲述15岁的中学生米夏恋上36岁的女人汉娜,他们开始交往,读书,做爱。不辞而别的汉娜在八年后作为被告出现在审判纳粹战犯的法庭上。为了隐藏自己的秘密,汉娜宁愿被判终身监禁。这是一个让文学界震惊的故事,很快成为全世界范围的阅读话题。为了守护秘密,你会走多远?
我相信了莫言对我说过的话,“最好的小说一定是叫人欲哭无泪的。”
——作家 毕飞宇
我一直在盼望能有这样一本小说出现。在和历史调过情以后,就可以心安理得了吗?
——作家 肖复兴
感人至深,幽婉隽永!小说跨越国与国之间的樊篱,而直接同人类的心灵对话。
——《纽约时报》
非常非常棒的一本书。从内容到装帧设计,甚至于纸张和排版,都无比赏心悦目~
评分好几年前看过电影,本来没打算看这书。在书店随手翻翻,第一章就吸引住了,就看了。看完,想重温电影了。
评分为自己的身份和自尊所累,为他人的眼光和社会规范所缚,不承认自己不会读写的真相,宁愿以自由和审判为代价,终究是自己的选择,绝望与疲惫。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说明茫然、不知所措,虽不能脱罪,但引发对历史罪恶的深省,麻木不仁和沉默只会离真相渐行渐远,看守的身份又束缚了她,道德和职责间的选择,或者也没有意识到可以选择、应该选择,因为并没有看到可选的答案。关于两人之间,实际可以镜观自己的内心,对的时间,错的时间,对的人,错的人,纠结成为过往。人活着需要意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幸运,悲伤,都成为往事旧痕。至于对战争和暴行的反思,罪与非罪的界限,施行者、旁观者、受害者的解读不同。微言大义,品味深省。此中真意,欲辨忘言。小说没有很明确地说明一些事情,让读者自己去品味、思索,所以才说丰富和多义。
评分非常完整的小说。它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反思(反思是双重的,既对与改变“我”人格的汉娜的关系,也对纳粹、延迟的审判和如何看待上一代的罪恶),以及反思的无解(因为对汉娜既逃避、不原谅,又尊重、理解;既自私,又不愿麻木地撇清责任。法理与情理复杂地交织较力,唯一正面相对的一次,也没有让汉娜说出答案,因此所有的感受都变成单方面的,这也正是作者设置悬念的精妙之处)。复杂的不是故事,而是心理。看原著让我仔细体会到了幽微之处。
评分“人不因曾做恶事而全然是魔鬼,也不因爱上有罪之人而卷入罪恶”。故事不错,但简直要被这种翻译文风雷死了。
朗读者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