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詹明信的学生张旭东所选编,辑录了詹氏的十二篇批评理论论文,可以让读者一窥詹氏批评活动的时空跨度和理论特征。
詹明信认为后现代主义是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而大众文化是后现代主义的形式。在西方理论界,在后现代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这两个于人们看来是相互排斥的问题领域,詹明信以其犀利的批评姿态和纵横裨阖的理论建构,奠定了其理论地位,留下了鲜明的个人印记,并改变了人们探讨这些问题的思路。作为西方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人物,他那似乎无所不包的“大叙事”,并不是理论运作的框架,而是一种历史信念和乌托邦理想的投射。他的理论贡献对于已经陷入后现代文化工业及其意识形态沼泽的中国文化圈,仍有其理论和现实的意义。
在当今的理论界,詹姆逊应该算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一书是詹姆逊的一部文论集。他抱着一种宏大的抱负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系列意识形态。个人,阶级和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决定了各种形形色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于是詹姆逊开始致力于利用马克...
评分原来和英文选本不一样。在上篇对历史和历史观作为中心概念的强调,到了下篇转变成了对空间结构的侧重。介绍后现代的部分比较好懂,选了那么多重复的文章,框架也算是很清楚了。可以看出一种强大的西马使命感。
评分上编的理论性、学术性过强,导致许多地方读得不明就里,稀里糊涂,需要留待以后再慢慢研读;下编则都是带有浓厚学院派色彩的文艺批评,尤其喜欢《后现代主义与消费社会》和《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这两篇文章,后者对鲁迅小说的分析尤为精彩。
评分翻译作大死 同一篇文章里一大堆术语人名前后不一致 甚至前后连续的三段中对同一个人名的译法呈现出ABA的情况 中间夹杂一个和前后两个不同的译名 佩服得五体投地 术语不更新全书不校订也就算了 同一篇文章里出现这么多错漏真是令人发指 而且几乎每篇都如此 你说一篇一个译者打死我也不信
评分后现代性的六种症状:无深度感;历史/时间稀薄化;精神分裂与表意断裂;浅薄的崇高;空间定位的失效;批评距离的撤消。或许,沿用“晚期资本主义”这一描述本身也是一种诊断。把“后现代”与“晚期资本主义”勾连起来无疑是准确的。另,翻译真是不统一到了一种匪夷所思的境界。
评分关于语言形式和语言逻辑,可惜对于这个时间的国中之人而言,最有效的存在的逻辑,还没有到达需要语言逻辑的启蒙的高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