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读 是不能回望的一段历史 是我们不会经历的光景 没有机会看到的旧时光 借着他的文字 潜行 也想 无所依附的状态 没有盼头的时候 你会怎样 这种背水一搏只靠发现寻找完全未知无法计划无从控制的状态 苦难与真实 是如此宝贵
评分还在读 是不能回望的一段历史 是我们不会经历的光景 没有机会看到的旧时光 借着他的文字 潜行 也想 无所依附的状态 没有盼头的时候 你会怎样 这种背水一搏只靠发现寻找完全未知无法计划无从控制的状态 苦难与真实 是如此宝贵
评分艾芜的短篇小说《月夜》创作于1948年,发表于1961年的《四川文学》上,后收入1980年出版的小说集《南行记》第二个改版本中。 上个世纪20年代中后期,艾芜因为受到“劳工神圣”宣传的影响,加以逃避包办婚姻等因素,促成了他由川人滇、随后去向南洋的漂泊之...
评分不知道为什么 从小到大我的脑海里都深深印着南行记电视画面 虽说很清晰但是仔细想想却又只是一个模糊地感觉 不记得是谁演的,不记得讲的什么内容 却又一直埋藏在我的心底 那天偶然发现了这本书 于是买了下来 希望自己不要遗忘……
评分小时候看的书,当时就被书中描写的西南少数民族面貌深深吸引,阅读的时候可以充分幻想书中的景象。长大了,有机会到艾芜书中写到的地方,竟然可以印证小时候的想象。
想起找《南行记》读,是因为中学时看的那一部同名连续剧印象太深刻。1935年初版《南行记》里只有8篇小说,此版又把解放前写的另外17篇合在一块出版。解放后艾芜写的《南行记续篇》是歌颂西南边疆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没多大兴趣读了。艾老的文笔很有五四时代的韵味,语言很生动,很多西南地区的口语例如“默倒”让我会心一笑。这是一本真正的流浪人的经历
评分活生生自然健康爽朗的边地流浪生活,非常有意思。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东西太狭仄了,远不如我们的前辈丰富。城市里规训太多,不少人选择抽空去边地做个二流子,但发现消费大潮下边地也变得一模一样了。但那个时候不是,那个时候一切都还是野生的,流浪也是真的流浪,不是顾影自怜,更不是表演。
评分南漂一族
评分最近最喜欢的一本游记了 很多旅行作家的问题在于他们旅行时是带着“观察”素材的眼睛 艾芜当时是穷的鞋都买不起 光脚在西南山区跋涉 跑到缅甸印度 做苦工 (一开始写作也是为了赚稿费)后来当了头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重庆大学中文系教授 人生经历也可以说是传奇了
评分文字爽利。但作者这个中二病看来是一辈子都没好还越来越严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