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E·麦克莱伦第三(1946一),1975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科学与艺术学院副院长、科学史教授。著有《科学重组:18世纪的科学学会》、《殖民主义与科学:旧王朝时代的圣多曼格》等。论著《专家控制:巴黎皇家科学院的出版委员会(1700—1793)》获美国哲学会颁发的2003年度刘易斯奖。
哈罗德·多恩(1928一),1970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系科学技术史名誉教授。著有《科学地理学》等。
发表于2025-02-24
世界科学技术通史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买书了,吝啬之外,也是因为没了买书的冲动。但是这一本书有点唤回我原先的感觉,不过最后我还是没买,呵呵。 我猜想作者们受了汤因比不小的影响,或者说,他们从另一个角重新诠释了汤因比的思想。贯穿全书的一种看法就是: 人类的每一点进步都是由于受到...
评分本书是科学技术通史,作者叙述时就十分重视科学和技术的区分及相互影响,时时不忘提醒读者,这只是技术,不是科学,没有科学痕迹等等。甚至是影响深远的工业革命,作者的态度是工业革命既不是科学引发,也没有对科学发展造成影响,两者几乎绝缘。 阅读本书会令人...
评分依稀记得一些: 亚里士多德的宇宙模型里,地球就是个球。 中世纪的人坚持地心说,认为地上的物理规律和天上的物理规律不一样,并不是因为他们认为大地是宇宙中心;相反,他们认为大地是堕落的地方,圣洁的天国和地面上的世界不能是一个世界。 第谷是个非常富有的贵族,有自...
评分不要将思维僵化在流行观点中。事实上流行观点不过是诸种解释中的一种而已,其实这也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流行观点往往是通过简单化、教条化,然后再大力宣传而成的。而实际的世界往往丰富的多、甚至有趣的多。本书描述的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评分我是詹姆斯三世的学生,有幸受他在科技史方面的教导。当时用的课本就是这本书的英文版。具体细节不表,我只谈你能从这本书所获得的珍贵的东西。 历史的解读千千万,科技史也是如此。一个优秀的历史学家,应该能够拨云见日,以其深厚的积淀与哲学思考带领读者在纷繁复杂的线索...
图书标签: 科技史 科普 历史 科学技术史 科学史 科学 科学哲学 科技
本书是当代职业科学史家为非专业的读者和大学生们编写的一本世界科学技术通史教材,旨在提供一幅“全景图”,以满足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的需要。本书阐明: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是一个历史过程,而非总是一成不变地结合在一起的。作者循着科学和技术的沿革,从史前期直到当前,查找出说明两者有时结合、有时分离的那些史实,检讨那种技术即应用科学的流行观点。而且证明:事实上,在20世纪以前的大多数历史条件下,科学和技术一直是处在彼此要么部分分离要么完全分离的状况下向前发展的,而且在智识上和社会学上都是如此。本书的一大特色是:摒弃了‘‘欧洲中心论”的编史学观点,以全球视角详述了中国、印度、中南美洲和近东帝国等文明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传统。
本书获得2000年度美国世界史协会图书奖,除中文版外,还被译为德文、土耳其文、韩文出版。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并不是一直手拉手的。
评分在理性光芒的照耀下,愚昧无知的乌云,终将被科学驱散。就像书中最后一章作者所说的那样,“旧科学在科学教学中总是不再提起,它们已经被教科书过滤,为的是只把科学的内容而不是科学的历史交给学生”。而从我的受教育经历来看,被过滤的实际上不只是历史,还有科学永远不断进步的规律。我们被以为那就是科学,它静止在教科书里永远正确,却不知那些东西也都有可能成为当代的“地心说”。本书介绍了科学的发展历程和规律,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与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从各方面颠覆认知的书。
评分最棒的科技史普及读物。科学也会灭亡的时候,即便人类不会灭亡;进步并非必须的,也未必能继续!
评分我说,这本书题目是不是翻译错了。应该是《世界史视野中的科学与技术》吧?
评分最棒的科技史普及读物。科学也会灭亡的时候,即便人类不会灭亡;进步并非必须的,也未必能继续!
世界科学技术通史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