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拉库—拉巴尔特(1940—2007),法国著名批评家、哲学家、作家,同时也是海德格尔、德里达、拉康、策兰及德国浪漫派等方面的专家。
让—吕克·南希(1940— ),法国著名哲学家,1962年毕业于巴黎索邦大学哲学系,1987年获得国家博士学位。作为德里达的朋友和学生,他与拉库-拉巴尔特等人构成了不同于美国式“解构”的欧洲力量,影响深远。菲利普·拉库—拉巴尔特与让—吕克·南希近四十年的友谊被奉为法国思想界的佳话,二人合写了《文学的绝对》、《纳粹神话》等重要著作。
浪漫派,或浪漫主义,在用来划分文学或艺术流派之前,在用来描述一种感觉、表述一种风格之前,首先是一种理论,是文学的虚构能力。文学即虚构,也即文学是其自身的产物。因此更确切地说,浪漫派是文学产生的最初时刻。当诗艺的主体与对象混杂不清时,文学却恪守其产生的法则,形成一个封闭的绝对领域:浪漫派。这就是“文学的绝对”。十九世纪德国耶拿的一个文学团体以《雅典娜神殿》杂志为中心,发表了一系列断片和诗歌,阐述了浪漫派的主要观点。本书《文学的绝对:德国浪漫派文学理论》整理收录了其中最重要的文本,并加以介绍分析,最终希望解答这样一个问题:“文学的绝对”也许存在理论上的模糊性,但它是否表达了对创作的永恒梦想?
终于在周一课前读完了中文版。。英文版啃不动啊……o(╥﹏╥)o
评分看了从康德到黑格尔那本书才接触到浪漫派的。费希特到谢林的观念论哲学是浪漫派产生的土壤。无限的创造和永恒的生成,不断自我超越和向着神性的追求。一种文学的乡愁,创作的永恒梦想。至少从这里可以找到当今这个时代匮乏的,我想要的东西。
评分终于在周一课前读完了中文版。。英文版啃不动啊……o(╥﹏╥)o
评分浪漫派是文学产生的最初时刻。“文学的绝对”也许存在理论上的模糊性,但它是否表达了对创作的永恒梦想?
评分读了断片相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