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斯·米尔斯基(1890-1939),是著名的俄国文学史家、批评家和文艺学家,同时也是重要的俄国政论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出身显赫,其父曾任俄国内务部长。他于1920年流亡英伦,任教于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在授课同时用英文撰写了多部著作,如《现代俄国文学》(1925)、《普希金》(1926)、《俄国史》(1928)、《俄国社会史》(1931)等,其中享有盛誉的就是这部《俄国文学史》,米尔斯基也藉此成为英语世界乃至整个西欧学界最负盛名的俄国文学专家。1932年,米尔斯基在高尔基的帮助下返回苏联,1937年因间谍罪被捕,1939年死于位于苏联远东地区的集中营。其充满突转的生活经历和坚忍不拔的文学活动构成了当时文坛的一段传奇,甚或那一代俄国知识分子之命运的一个缩影和一种象征。
发表于2024-12-23
俄国文学史(上下卷)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不要读中国人编的俄国文学史~这个译本还蛮合鄙人口味的:其间没有意识形态的对比、评定和取舍,没有大作家、小作家的明显分野。很多小众文人都在其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位,这种尊重个体的人的创作观正是我们的文化亟需的。
评分不要读中国人编的俄国文学史~这个译本还蛮合鄙人口味的:其间没有意识形态的对比、评定和取舍,没有大作家、小作家的明显分野。很多小众文人都在其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位,这种尊重个体的人的创作观正是我们的文化亟需的。
评分不要读中国人编的俄国文学史~这个译本还蛮合鄙人口味的:其间没有意识形态的对比、评定和取舍,没有大作家、小作家的明显分野。很多小众文人都在其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位,这种尊重个体的人的创作观正是我们的文化亟需的。
评分不要读中国人编的俄国文学史~这个译本还蛮合鄙人口味的:其间没有意识形态的对比、评定和取舍,没有大作家、小作家的明显分野。很多小众文人都在其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位,这种尊重个体的人的创作观正是我们的文化亟需的。
评分不要读中国人编的俄国文学史~这个译本还蛮合鄙人口味的:其间没有意识形态的对比、评定和取舍,没有大作家、小作家的明显分野。很多小众文人都在其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位,这种尊重个体的人的创作观正是我们的文化亟需的。
图书标签: 文学史 俄罗斯文学 俄罗斯 俄国文学 文学 外国文学 苏俄文学 历史
这部《俄国文学史》被纳博科夫称为“用包括俄语在内的所有语言写就的俄国文学史中最优秀的一部”。 作者米尔斯基起初是当做教材来写作的,具有“通史”性质,它实际上由两部文学史组成:一,《自远古至陀思妥耶夫斯基去世时的俄国文学史》,二,《当代俄国文学(1881-1925)》,其文字简洁优美,观点新颖独到,长期以来被欧美各国名校的斯拉夫系选为专业课本,在西方斯拉夫界享有盛誉,好几代学者都深受其影响。这样一部影响深远的文学史巨著的翻译出版无疑填补了我国俄语文学研究界的一个疏忽和缺失.
这怎么能说是好呢
评分不明白打四星的人想的啥。难道看见过比这还好的文学史么?
评分补记
评分对茨维塔耶娃的评价确实有失客观。“公正地讲,她迄今为止的散文均做作邋遢,歇斯底里,是俄语中有史以来最为糟糕的散文。”这样偏激、个人武断式的评论出现在一部严肃学术著作里让人大跌眼镜。
评分为英语读者所写,较少意识形态影响,语言风格化极强,很有表现力。对文学的良好洞察力从下卷选择论述的人就能看出来,对各位作家的分析也十分精彩深辟。作者本人经历也是奇葩,翻译良心,注释也是。仅有极少量错误,比如下卷某页提到了勃朗宁,正文中说的是戏剧化诗歌,这明显指的是罗伯特·勃朗宁,而非其妻。注释中却为其妻的简介。
俄国文学史(上下卷)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