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欧洲艺术电影“圣三位一体”之一,生于一九三二年四月四日。作为一个被放逐的艺术家,在其坎坷的一生中,只完成七部作品,却部部经典。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在他的自传《魔灯》中这样评价他的这位伟大的苏联同行:“电影不是一种纪录,而是一种梦幻。这说明了为什么苏联导演塔可夫斯基那么伟大,他在梦幻的空间里悠游自如,他并不诠释什么,问题是,他要诠释什么呢?他只是一个观察家,但他却让他的影像活动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我穷毕生之力在轻叩那个梦幻世界的门扉——塔可夫斯基能够悠游自如的世界,却只能偶尔一窥其堂奥而已,我的大多数努力均未能如愿以偿……”
在其最后一部电影《牺牲》拍竣后的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塔可夫斯基病逝于巴黎的癌症病院。他被安葬在一个法国小镇的俄国移民墓地。
塔氏日记卷帙繁多,但因涉及私隐与品藻等故,一直未有全本发行。除了筹划中的俄文版,目前较好版本为英、法、意和波兰文等译本,并各有所长。这本《时光中的时光》,乃《雕刻时光》英译者基蒂·亨特-布莱尔(Kitty Hunter-Blair)直接译自俄文原件,这也是当今公认的最佳英译本。除了日记,书中并收录五则塔氏访谈、演讲记录与个人创作笔记,仔细阅读,不难发现与日记和《雕刻时光》的相通之处。
日记的时间跨度为十七年,即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塔氏筹拍《飞向太空》,终于一九八六年病逝巴黎之前两个星期。就其创作生涯而言,几乎涵盖塔氏所有作品(包括《雕刻时光》一书)的酝酿、实施与完成。不仅如此,更显露他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经济困境,家庭与人际关系,创作艰辛,与苏联官僚的苦斗,也有内心彷徨,焦虑,怀疑甚至绝望。全书最重要亦最令人震撼之处,是塔氏日记贯穿始终、不断坚定的信念。这一信念,是对艺术、生命及真理的赤诚之心与身体力行,读来不仅感慨,更能烛照心灵,予人超越坎与创造的勇气。
很早看关于老塔的纪录片 发现有关这本日记的存在 无意中发现竟然有中文版的 可惜已经绝版 不过还是在淘宝淘到一本二手的 关于这本日记 不亚于《局外人》对我的影响 老塔当年写的时候也不曾会想到去世后会被人出版 当然里面关于日记的内容授权 都在他老婆的审核下才被放行的 我...
评分“要是能弄到一辆小货车,我们就万事大吉。现在我得多挣钱,这样到秋天就能把房子弄好。房子冬天也得住人了。”三十多年前,一个中年男子在苏联伏案写下如是字句,倾诉完这些生活细碎之后,他又转身就马上投入《索拉里斯星》的准备中。 这就是他——“世上只有一...
评分“要是能弄到一辆小货车,我们就万事大吉。现在我得多挣钱,这样到秋天就能把房子弄好。房子冬天也得住人了。”三十多年前,一个中年男子在苏联伏案写下如是字句,倾诉完这些生活细碎之后,他又转身就马上投入《索拉里斯星》的准备中。 这就是他——“世上只有一...
评分“要是能弄到一辆小货车,我们就万事大吉。现在我得多挣钱,这样到秋天就能把房子弄好。房子冬天也得住人了。”三十多年前,一个中年男子在苏联伏案写下如是字句,倾诉完这些生活细碎之后,他又转身就马上投入《索拉里斯星》的准备中。 这就是他——“世上只有一...
评分多年前在先锋的书架下读了一半,现在临行前终于读完。真是懊悔电影自己看得太少,总是做这种事,似乎不了解一个人就很难对他的作品保留热情。他让我动容,那样的痛苦,环境,对电影的热爱,努力,尝试,一次又一次绝境,病痛,亲人,爱,大量的摘抄,不断的思索。俄罗斯,俄罗斯,恩,如此热爱和远观的伟大。看完恍然想起唯一看过的伊万的童年。ps,书中除了俄国文学索引最多的便是德国和日本了,想起外交课上老师的话,尽在不言中。
评分“多年来我苦苦坚信,在时光之中,会有最出人意料的发现。”有些书,只适合在极为安静的时候,拿来断断续续的读完,看几页,想一会儿,再看几页。
评分我最爱的塔可夫斯基。时光中的塔可夫斯基。说不尽的塔可夫斯基。
评分遥想当年我多么文艺 如今已在梦中化身越共
评分“多年来我苦苦坚信,在时光之中,会有最出人意料的发现。”有些书,只适合在极为安静的时候,拿来断断续续的读完,看几页,想一会儿,再看几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