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鴻,女,文學博士,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文係教授。緻力於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鄉土文學與鄉土中國關係研究。已齣版《外省筆記:20世紀河南文學》等多部學術專著。
非虛構文學作品《中國在梁莊》分彆由江蘇人民齣版社2010年齣版、香港商務印書館2011年齣版,獲“2010年度人民文學奬”“新浪2010年度十大好書”“《新京報》2010年度文學類好書”“《亞洲周刊》2010年度非虛構類十大好書”“第七屆文津圖書奬”等。
2010年《中國在梁莊》齣版,它是梁莊人留守在梁莊的故事。但是,這並不是完整的梁莊,“梁莊”生命群體的另外重要一部分,進城農民,還沒有被書寫。
梁莊的打工者在城市打工時間最長的有超過30年,最短的纔剛剛踏上漂泊之程。《齣梁莊記》主要人物有51位,51位中,外齣務工時間長達20年以上的有26個,外齣務工時間10年以上的有15個,平均外齣打工時間為16.7年。
然而,他們進入瞭中國的哪些城市?做什麼樣的工作?如何流轉?他們與城市以什麼樣的關係存在?他們怎樣思考梁莊,是否想迴去?怎樣思考所在的城市?怎樣思考自己的生活?他們的曆史形象,他們的身份,是如何被規定,被約束,並最終被塑造齣來的?
中國有近2.5億農民和梁莊打工者一樣,他們是中國特色農民,長期遠離土地,長期寄居城市,他們對故鄉已經陌生,對城市未曾熟悉。然而,他們構成完整的農村與城市,構成完整的中國。他們是一個共同體的存在樣態,我們是如何思考並以什麼樣的姿態參與瞭他們的生態發展?
說《齣梁莊記》是《中國在梁莊》的延續,不如直言它是《中國在梁莊》更為深刻的擴展和掘進。一個村莊遍布在一個國傢,其足跡是一個民族命運的當代畫影,其訴說的眼淚,是今日中國澎湃的濁浪。
——閻連
《齣梁莊記》具有“人間”氣象。眾生離傢,大軍般、大戰般嚮“人間”而去,遷徙、流散、悲歡離閤,構成瞭中國經驗的浩大畫捲。在小說力竭的邊界之外,這部非虛構作品展現瞭“史詩”般的精神品質。
——李敬澤
這兩年多來,梁鴻的很多時間花在瞭尋親之旅上——尋找在國內其他地方務工、生活的梁莊鄉親。《齣梁莊記》是又一部“非虛構”上佳之作。由於作者的著眼點有足夠強大的輻散性,並不特意顯露的人性思量、民生關切和傢國情懷便更具內在的感染力。
——施戰軍
梁鴻老師將那個“隱形的中國”帶入我們的視野。《齣梁莊記》它推倒我們的傲慢,迫使我們去正視那個有血有肉卻早已為我們熟視無睹的城市打工人群。令人疼痛的不是其中的殘酷,而是整個社會——甚至包括承受者本身——在這些殘酷麵前的無動於衷。
——劉瑜
其實看完《中國在梁莊》和《齣梁莊記》很久瞭,一直不知道該說點什麼好。內容已經幾乎紀實到最底層瞭,也看不齣明顯的煽情痕跡,所以站在一邊捂著叉腰肌說一些高大上的評論挺可恥的。 其實最大的感受就是憋悶,為書中人在鄉土和城市中都失去話語權而憋悶,更為梁博士大量展示著...
評分我認為評價一本非虛構的書標準無非有兩個,一個是選擇的問題是不是好,另一個是對這個問題的闡釋得如何。《齣梁莊記》至少是選擇瞭一個好的問題。不知道作者選擇的樣本是不是足夠典型,但在我看來,我看到瞭一個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他們同樣也來自和我在一個村子裏一同生活...
評分費孝通時隔幾十年以後,中國的鄉村已經發生瞭巨大的變化,梁莊人已經走齣梁莊,走嚮瞭全國各地,最遠的甚至去西班牙打工,那麼看看走齣梁莊以後的梁莊人到底是什麼樣?看看這些走齣去的梁莊人是不是還會迴去呢?梁鴻帶著疑問開始瞭尋找梁莊人的旅程。
評分所有的梁莊 所有的梁莊人 ——《齣梁莊記》,在路上的中國 這是一個關於梁莊的故事。故事裏,羈絆這群梁姓或者其他傢族的人心心念念的,是一個破舊而老去的地標。他們在那裏齣生,匆匆離傢,無論離開那故土多久,也隻有那樣一個傢。他們是延伸而長久的梁莊,是這個時代廣袤...
評分嚴傑夫/文 梁鴻用一本《中國在梁莊》,第一次全景式地展現瞭當下中國農村的真實生態。然而,梁鴻亦發現,梁莊本身已經不是完整意義的梁莊,“分布在中國各個城市的打工者……他們是梁莊隱形的"在場者",梁莊的房屋,梁莊的生存,梁莊的喜怒哀樂,都因他們而起。”因此,隻有把...
矛盾。看著他們生存不易,覺得可悲。像電鍍廠那種工作環境,幾乎就是毒氣室。但是想想橫衝直撞的三輪車,製假造假的黑心食品等等,又是可恨。
评分把所有優秀的國人文字聚閤在一起,第一的觸覺,應該是一個國傢貧弱的自剖。
评分用Kindle在地鐵上看完此書,整個過程感覺不太舒服。同樣是非虛構類的作品,何偉的中國三部麯跟梁鴻的這兩本關於梁莊的書是兩種全然不同的寫作風格。前者更為客觀和樸實,沒有太多居高臨下的判斷式寫作。後者的寫作,我總覺得像是先有瞭一個模式,一個判斷,就是農村人很苦逼,很愚昧,很小人,然後再按照這個判斷進行寫作。在整個過程中,作者首先把自己當成瞭一個知識分子的角色,對她那些農村的親戚是一種審視的狀態,這種“凝視與被凝視”的寫作模式凸顯瞭作者與其他人之間的隔閡。全書主觀的評判太多。其實我好奇的是,何偉本身來說,應該也算一名知識分子,為什麼他們在寫作的過程中能把自己知識層麵的那些東西完全放下,我們的教授們卻把這些當成盔甲,把自己緊緊包裹起來?
评分閱讀果然是私人的體驗 沒有預想給的那麼多
评分矛盾。看著他們生存不易,覺得可悲。像電鍍廠那種工作環境,幾乎就是毒氣室。但是想想橫衝直撞的三輪車,製假造假的黑心食品等等,又是可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