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宇
1918年齣生於湖南長沙,2001年1月8日逝世於美國紐約。天津南開大學肄業(1936-1938),成都中央陸軍官校畢業(1940),美國陸軍參謀大學畢業(1947),美國密西根大學歷史學博士(1964)。曾任陸軍少尉排長(1941)、中尉參謀(1942)、駐印新一軍司令部上尉參謀(1943-1945)、少校參謀(1946)、駐日代錶團少校團員(1949-1950),紐約州立大學紐普茲(New Paltz)分校教授(1968-1980)。主要著作有《緬北之戰》(1946,聯經2006)、《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英文版1974,聯經中文版2001)、《萬曆十五年》(英文版1981,中文版1985)、《放寬歷史的視界》(1988)、《中國大歷史》(英文版1988,聯經中文版1993)、《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1989)、《地北天南敘古今》(1991)、《資本主義與廿一世紀》(聯經1991)、《從大歷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1993)、《近代中國的齣路》(聯經1994)、《關係韆萬重》(1998)、《黃河青山:黃仁宇迴憶錄》(聯經2001)、《大歷史不會萎縮》(聯經2004)。
從經濟角度來說,大運河(漕運)對明朝的國傢財政發揮著命脈的作用,大運河是京城和江南之間唯一的交通運輸線,所有的物資供應都要經過它。這些物資,以榖類為最大宗,其他還有水果、傢禽、紡織品、木材、文具、瓷器等,幾乎中國所有的物產,都通過大運河來輸送,所以大運河有它絕對的歷史意義。
一般說來,明代漕運問題涉及到明史中許多因素,例如皇帝及大臣管理漕運的風格、政府模式、官場慣例、財政政策、財政製度、國民經濟、地理環境和工藝技術等,都密切關聯著漕運的運作。
許多學者研究,大凡一個王朝的滅亡,其中一個跡象就是對水利的忽視,大運河後來無法進行有係統的輸送,是否證明瞭大明帝國的崩潰?史學傢黃仁宇教授在本書對此有深入的研究。
發表於2025-02-02
明代的漕運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書中P117頁中提到“1522年大學士楊廷和發起一場減少宮廷人員的運動。”1522年在明朝曆史上即嘉靖元年,嘉靖就是後來壬寅宮變中險些遭到宮女殺害的皇帝。這裏提到的楊廷和減少宮廷人員的運動是依據世宗即位詔書發動的,期間楊廷和因改革受到行刺,未遂。 是年,世宗自立統嗣體...
評分本書是黃仁宇的博士論文,喜歡他著作的人不妨看看,翻翻也好,書前麵記錄的博士論文答辯小組成員中赫然就有餘英時的名字。
評分這本書是在王小波的感召下買的.買來時隻知道這本書是好的,但是我不知道好在哪裏,在傢裏至少放瞭有5,6年瞭。這次看到120頁左右還留著一個摺頁,這應該是上次我力盡的地方.經過月末的討論,我知道瞭這類書要看什麼地方.但觀察事物的方式仍然是傾嚮於與事物不太相關的理,那些宏觀和...
評分當今國之鐵路運輸之於明代漕運有太多相似之處,拉動國傢經濟發展同時,也形成瞭龐大利益集團,亦是國傢負擔。明代龐大數量的河工,靠著運河維生,但在漕運蕭條後,産生瞭嚴重社會隱患,明代政府可以通過循序漸覺的方式使冗餘河工轉行改業,漕運大小官吏分流他處,即便這樣牽涉...
評分幾個“老資格”的老傢夥翻譯完之後還牛氣轟轟地寫瞭個譯後記,擲地有聲,仰望蒼天似的。 黃仁宇用英文寫的時候,為瞭照顧外國人的閱讀習慣,除瞭“石”和“兩”,把計量單位都改成瞭“盎司”。 如果真是負責任的翻譯兼老教授,為何不能把一些計量單位再改成中國人熟悉的?—...
圖書標籤: 黃仁宇 明史 曆史 運河 財政史 黃仁宇 製度史 黃仁宇作品係列
不是方傢裏手,頭次讀史學專著。學習作者的嚴謹和切入問題的角度
評分隻讀瞭一半
評分黃仁宇著作的精彩之處就在於他的論
評分颱版是根據大陸的譯本齣版的,對比瞭下,許多細節還是大陸版的好。實在有興趣的可以入手下。
評分不是方傢裏手,頭次讀史學專著。學習作者的嚴謹和切入問題的角度
明代的漕運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