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妮,一级作家。
李兰妮病史
9岁 父母驻地调防,独自生活
14岁 静脉血管瘤手术
17岁 内分泌紊乱、胃下垂,住院半年
22岁 内分泌严重紊乱,住院三个月
1983夏 进入深圳某报社
1986夏 连续噩梦,初次看精神科
1988.12 右甲状腺癌全切除手术
1998.12 癌转移,再次手术
1999.3 癌转移,持续低烧、咳嗽不止
2000.2 获知患癌真相
2000.2.20 右甲状腺癌及颈部淋巴清扫手术
2000.5.12 又见可疑淋巴结,化疗
2001.12.17 又见可疑淋巴结,专家建议手术
2002.12.23 问诊,疑患抑郁症
2003春节后 确诊为抑郁症
2003.4.1 未下抑郁症定论。张国荣自杀
2003.4.2—12 连续梦到死亡,抑郁症状爆发
2003.4.12 四处问诊,希望排除抑郁症
2003.4.12 终于开始服用抗抑郁药
2003.4.20-21 自杀意欲极为强烈
2003.6 抗抑郁药开始生效
2003.7.30 立遗嘱
2004.3—5 抑郁症再度爆发
2006.12.13 淋巴结增生,医生建议手术
目前 抑郁症反复发作中
发表于2025-04-10
旷野无人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这是心理暗示,你越看,越觉得自己像。而且书中人没解决,你也会觉得自己解决不了,就越发糟心。 有一个能让人快乐和坚强的身边人影响着,会很有用。你所需要的不是找他诉苦,而是让他用他的快乐感染你,与你分享。 作者始终没描写他与丈夫的关系,我想这点还是在逃避什么。...
评分这是心理暗示,你越看,越觉得自己像。而且书中人没解决,你也会觉得自己解决不了,就越发糟心。 有一个能让人快乐和坚强的身边人影响着,会很有用。你所需要的不是找他诉苦,而是让他用他的快乐感染你,与你分享。 作者始终没描写他与丈夫的关系,我想这点还是在逃避什么。...
评分我很庆幸自己能够及早的发觉自己的抑郁症,当时我正上高中,是高三毕业班。 当我看到你的“抑郁症者对着阳台想要结束自己生命”这一段时,我想到了自己当时的感受。 确切的说,当时的我想过很多,想过要离家出走想过要自杀,离家出走是想要逃避当前的压力,自...
评分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群, 他们是天使与恶魔的组合体 他们有着一颗最不愿伤害别人的心 他们有着最细腻的感情 却会在毫无防备之时突然变得不可理喻,变得危险可怕 如果运气不佳,周围的人也许会被他们锋利的爪牙刺伤、刺痛 他们找不到任何贴切的语汇形容自己的痛苦和无奈 也找不...
评分这个世界不如想象中的美好,也没有想象中的残酷与黑暗。美好与黑暗并存,何不把眼光、精力、有限的生命放在那些带给我们愉悦、能产生回报的事情上。其他的,何必时时必在掌控。失衡失控又如何? 一.一个最不可能抑郁的人抑郁了 李兰妮, 一个报社的女记者也是...
图书标签: 抑郁症 心理学 心理 重度抑郁 随笔 抑郁日记 中国 李兰妮
与抑郁症顽强搏斗的李兰妮,1988年罹患癌症,三次手术、五次化疗;这些年,她一直服用赛乐特、奇比特等抗抑郁药。疾病的折磨让她感到:活着比死去更难!
然而,李兰妮活了下来!走了出来!她不再忌讳说自己的病,而且从病人变成了半个专家。
《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作者:李兰妮)完全真实地呈现了抑郁症的病状和治疗的过程,以及生理、心理和家族、社会、文化的成因。
相信《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能给饱受抑郁症折磨的人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血汗写就 本来想好好写篇读书笔记 但是上班时候太忙 晚上回去时间又太快 好吧 懒人就不找借口了
评分三星半,失于文字本身还是不够于文学化——尽管作者有意将作品文学化处理。破碎的大量的梦,童年、少年时代的灰色回忆(与父母,尤其是母亲的冷漠关系),对于城市的喜爱与厌恶,还有情绪反复波动,不断地放大。以认知日记+随笔(回忆)+链接(资料性补充,理论书籍和个人过往相关作品)+补白的方式。虽然是解剖抑郁症,但是其实也涉及了癌症。这本书,可以视为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驱除隐喻的努力的回音。作为少有的这类题材的作品而言,不得不承认其独特的价值。作为一个癌症和抑郁症双重患者,这样的勇气也确实值得敬佩。但我应该不会再想读这种作品,太累了。
评分08年刚出这版的时候就看了..后来不知道被谁借走从此杳无音讯..遂买了本新的..又再看了一遍..仍然受教..
评分血汗写就 本来想好好写篇读书笔记 但是上班时候太忙 晚上回去时间又太快 好吧 懒人就不找借口了
评分08年刚出这版的时候就看了..后来不知道被谁借走从此杳无音讯..遂买了本新的..又再看了一遍..仍然受教..
旷野无人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