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妮,一级作家。
李兰妮病史
9岁 父母驻地调防,独自生活
14岁 静脉血管瘤手术
17岁 内分泌紊乱、胃下垂,住院半年
22岁 内分泌严重紊乱,住院三个月
1983夏 进入深圳某报社
1986夏 连续噩梦,初次看精神科
1988.12 右甲状腺癌全切除手术
1998.12 癌转移,再次手术
1999.3 癌转移,持续低烧、咳嗽不止
2000.2 获知患癌真相
2000.2.20 右甲状腺癌及颈部淋巴清扫手术
2000.5.12 又见可疑淋巴结,化疗
2001.12.17 又见可疑淋巴结,专家建议手术
2002.12.23 问诊,疑患抑郁症
2003春节后 确诊为抑郁症
2003.4.1 未下抑郁症定论。张国荣自杀
2003.4.2—12 连续梦到死亡,抑郁症状爆发
2003.4.12 四处问诊,希望排除抑郁症
2003.4.12 终于开始服用抗抑郁药
2003.4.20-21 自杀意欲极为强烈
2003.6 抗抑郁药开始生效
2003.7.30 立遗嘱
2004.3—5 抑郁症再度爆发
2006.12.13 淋巴结增生,医生建议手术
目前 抑郁症反复发作中
与抑郁症顽强搏斗的李兰妮,1988年罹患癌症,三次手术、五次化疗;这些年,她一直服用赛乐特、奇比特等抗抑郁药。疾病的折磨让她感到:活着比死去更难!
然而,李兰妮活了下来!走了出来!她不再忌讳说自己的病,而且从病人变成了半个专家。
《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作者:李兰妮)完全真实地呈现了抑郁症的病状和治疗的过程,以及生理、心理和家族、社会、文化的成因。
相信《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能给饱受抑郁症折磨的人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画了三四天的时间看完这本书,很多东西不吐不快。 看书的这几天睡眠很不好,多梦,易醒,似乎唤起了内心的某些东西。 书的封面用的是作者在重病期间最喜欢的蓝色。不像旷野,倒是有点像大海连着星空。 边看边检醒自己,我好像许久没有真正快乐过,今年三月...
评分这本书写得很好。文字表达很清晰。作者是个写了不少东西的人。所以,读起上来,挺顺的。 不过,对打算读这本书的朋友提醒一下。当初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挺压抑的,作者的写作功夫很到家,或者我又看的颇投入,所以,有感同身受的感觉。那时候自己觉得很难受,像是...
评分1. 晚上去和麦麦、俊玮吃年夜饭,问起最近在看什么书,我说我在读一个患抑郁症的人写的患病日记。我说自己连着熬了三个通宵,终于提前结束了这本书。是的,我告诉自己说,我要快点读完它,我不想再拖了,我就要在这三天里结束最后的一百多页,我要和这本书告别。 为什么,俊玮...
评分这是心理暗示,你越看,越觉得自己像。而且书中人没解决,你也会觉得自己解决不了,就越发糟心。 有一个能让人快乐和坚强的身边人影响着,会很有用。你所需要的不是找他诉苦,而是让他用他的快乐感染你,与你分享。 作者始终没描写他与丈夫的关系,我想这点还是在逃避什么。...
评分我也有一个较为强势的妈妈,当然跟李兰妮的妈妈没法比,我依旧是我妈妈的心肝宝贝,并且在青春期之后,更为强势的我打败了妈妈,我爸说一物降一物。 我觉得我可能有抑郁症的此种怀疑,追溯到五六年前。对照着李兰妮记述的症状,我觉得我08年是有抑郁症的,此后只能算异常严重...
痛到毛骨悚然。决意展开自救和救他,不要再让精神黑洞榨干我们的上一辈,我们和下一代。
评分三星半,失于文字本身还是不够于文学化——尽管作者有意将作品文学化处理。破碎的大量的梦,童年、少年时代的灰色回忆(与父母,尤其是母亲的冷漠关系),对于城市的喜爱与厌恶,还有情绪反复波动,不断地放大。以认知日记+随笔(回忆)+链接(资料性补充,理论书籍和个人过往相关作品)+补白的方式。虽然是解剖抑郁症,但是其实也涉及了癌症。这本书,可以视为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驱除隐喻的努力的回音。作为少有的这类题材的作品而言,不得不承认其独特的价值。作为一个癌症和抑郁症双重患者,这样的勇气也确实值得敬佩。但我应该不会再想读这种作品,太累了。
评分有些地方读起来真的挺难受的,同样也很真实。好好活着
评分血汗写就 本来想好好写篇读书笔记 但是上班时候太忙 晚上回去时间又太快 好吧 懒人就不找借口了
评分平静度日,生命总有出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