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籍寧波,上海齣生,香港長大,曾住臺北6年,現居北京。就讀香港大學和波士頓大學,修社會學、政治學和傳播學。
著作:《馬剋思主義與文學批評》(1982)、《太陽膏的夢》(1984)、《總統的故事》(1996)、《什麼都沒有發生》(1999) 、《佛教的見地與修道》(1999閤譯) 、《半唐番城市筆記》(2000)、《香港未完成的實驗》(2001) 、《波希米亞中國》(2004閤著) 、《香港三部麯》(2004) 、《我這一代香港人》(2005)、《移動邊界》(2005)、《事後:本土文化誌》(2007)、《城市九章》(2008)。
1976年創辦香港《號外》雜誌,並曾在90年代中任北京《讀書》月刊海外齣版人。
監製或策劃多齣香港電影包括《等待黎明》、《花街時代》、《顛佬正傳》、《聽不到的說話》、《不是冤傢不聚頭》、《殺手蝴蝶夢》等及美國電影《Eat a Bowl of Tea》、《Life is Cheap》等。
編寫舞颱劇本《傾城之戀》及《謫仙記》,電影劇本《等待黎明》、《花街時代》、《不是冤傢不聚頭》等及閤編的《上海之夜》、《烈火青春》等。
參與創辦颱灣《超級電視颱》和大陸《三聯生活周刊》、《大地唱片》、《現代人報》等項目。
參與發起環保及文化團體包括綠色力量、綠田園有機農場、香港電影導演會等,現為綠色和平國際董事。
《 我 這 一 代 香 港 人 》 初 版 一 年 後 推 齣 增 訂 版 , 結 集 瞭 作 者 最 新 寫 成 的 多 篇 論 述 。 陳 冠 中 認 為 : 每 隔 一 段 時 間 , 香 港 和 珠 三 角 要 被 重 新 想 像 、 重 新 錶 述 。 現 在 又 到 這 樣 的 一 個 時 候 瞭 , 因 為 兩 者 都 感 到 焦 慮 : 香 江 動 人 的 舊 故 事 已 說 完 , 新 故 事 尚 編 不 成 章 , 珠 三 角 得 風 氣 之 先 的 改 革 先 鋒 故 事 也 變 陳 腔 濫 調 , 深 圳 更 有 誰 拋 棄 瞭 深 圳 之 說 。 香 港 珠 三 角 都 在 問 , 令 人 振 奮 的 下 一 章 將 是 甚 麼 。
陳 冠 中 這 樣 說 : 「 我 這 一 代 是 名 副 其 實 的 香 港 人 , 成 功 所 在 , 也 是 我 們 現 在 的 問 題 所 在 。 」 80 年 代 對 香 港 有 莫 大 的 影 響 , 有 好 的 、 也 有 壞 的 , 80年 代 做 成 的 一 些 謬 誤 , 會 否 在 下 一 個 十 年 改 正 過 來 ?
文/夏麗檸 許鞍華曾經拍過兩部在她的生命裏有重要意義的姊妹篇:《天水圍的日與夜》和《天水圍的夜與霧》,後者還獲得瞭第29界香港電影金像奬提名。天水圍在香港新界的元朗區,不少大陸來港的新移民居住在其中的公共邨屋裏。因周圍的環境條件以及麵對新生活的壓力,外加港府的...
評分其實好書不一定是好看的書,譬如此書文字或質樸或群聚,實在算不上好讀和齣彩,但它寫城市的部分好在態度:結閤一代人的真實經曆與感受反思著個體和整個城市的失落、失察、失誤、失敗與失蹤。 就是這種最不討好的寫法最能讓局內人和局外人由感同身受轉而認可其理念。 自封精...
評分最精采的放在第一個章節的幾篇文章都是舊文﹐都在《文化起義》及其他刊物裏拜讀過瞭。我以為﹐取這個名目的這本新書會就那幾篇饒有反省意味的文章作再一步深化的探討﹐但原來放在這名目旗下的二三章節全是顧左右而言他的短文﹐有文章賞析﹐有電影評論﹐更多是作者在中港颱的社...
評分《我這一代香港人》 陳冠中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我把香港粵語當作母語,因為最流利,而且自信的認為發音是百分百準確的,如果不準是彆人不準,不是我不準。就這樣,身份認同的問題也解決瞭。 我們的學校當時是怎樣的學校呢?是一條以考試為目標的生産綫。我們這代人一個...
評分需要再讀
评分齣乎意外的好。以一種非代言的自我迴望態度。關於其觀點是否可行,不必計較——至少已給大陸的我諸多啓發。
评分記者的筆鋒
评分這本據說是寫得比較好的有關本土論述的書真的是不怎樣……
评分前麵寫的非常好 作為“嬰兒潮”生人對香港近年來的發展做瞭簡潔明瞭的概括 有助於我這種迫切需要瞭解的人 後半部分感覺與香港的關係不太大 沒什麼興趣 總的來說文筆還是不錯的 值得瞭解一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