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基默尔曼(Michael Kimmelman),《纽约时报》首席艺术评论家,《纽约书评》特约撰稿人。他的上一本书《写照:在大都会、现代艺术博物馆、罗浮宫及其他地点与艺术家交谈》被《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评为“年度好书”。他和他的妻儿住在曼哈顿。
李灵,1971年生于武汉,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曾在日内瓦、维也纳、北京、华盛顿工作,现定居纽约。
《碰巧的杰作:论人生的艺术和艺术的人生》再次证明不必成为艺术家,你就可以理解艺术的真谛、体验艺术的激情。因为艺术并不仅仅被创造,它同时也需要我们去发扬。只要目光足够敏锐,我们几乎可以从任何地方发现艺术。“认识”我们生命中的激情,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做”艺术。艺术的独特力量在于:联结我们和我们珍视的永恒之物,从而超越此刻、融于太一。
在豆瓣上看到有人推荐,豆友说:书名“碰巧的杰作”可能源于巴尔扎克的《默默无闻的杰作》。其实吸引我的是它的副题——论人生的艺术和艺术的人生。这段时间一直思考关于“人生”的问题,也与他人讨论过,还是困惑。所以这本书成了我的选择。读这本书让我很费劲,几乎是半强迫...
评分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的边界一天比一天向外延伸,而自从杜尚大魔王把小便池送进美术馆后,人们便开始自问,如果这都是艺术,那还有什么不是艺术?所以答案就成了,一切都是艺术。(安迪·沃霍尔还加了一句,所有人都是艺术家)有了这么个前提,讨论当代艺术变成了件异常棘手的...
评分在豆瓣上看到有人推荐,豆友说:书名“碰巧的杰作”可能源于巴尔扎克的《默默无闻的杰作》。其实吸引我的是它的副题——论人生的艺术和艺术的人生。这段时间一直思考关于“人生”的问题,也与他人讨论过,还是困惑。所以这本书成了我的选择。读这本书让我很费劲,几乎是半强迫...
评分合上书的时候天色暗下来。此刻写字,感动也依稀要消散了。其实是该在个馥郁温润的夏夜读这书的,现在是秋天,不,是秋夜。 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艺术。或许很多年前,小时候,碰巧读到塔皮埃斯的传记时,有过一阵眩晕吧。很快就康复了。是的,那时候在乎思想。后来从俄国文学中...
评分其实对过这本书之后,有一些遗憾。其实一直在做的就失去避免这些,不过看来,方向还是有些不对。那就是了解书中所提到的每一位艺术家。这个对我本身来说有些困难。本身不是学艺术的,有的时候,就连怎么看出一幅画的好坏,也是没什么概念。只是,看过这本书之后,觉得,每一样...
不经意的酷
评分看了比较有信心
评分有点一言难尽。它首先有点像是在从平常人的角度来教你如何鉴赏一件艺术品,进而告诉你如何让你(一个平常人)的生活中增加很多这些“碰巧的杰作”。封底那句类似把每天都变成杰作的广告语虽然有点夸张,但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也不完全是在扯淡。反正是好书没错了。
评分读起来令人大满足的现当代艺术读物。内容有营养、好消化,搭配酸甜可口小八卦。
评分恩,还是给我了不少的东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