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齋隨筆》一書,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捲,一韆二百二十篇。有關全書的寫作情況,洪邁於慶元三年(1197),在《容齋四筆序》中寫道:“始予作《容齋隨筆》,首尾十八年,《二筆》十三年,《三筆》五年,而《四筆》之成,不費一歲。身益老而著書益速,蓋有其說。”可見洪邁勤於治學、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洪邁(1123—1202),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鄱陽(今江西波陽)人。他齣身於一個頗具文化氛圍的仕宦之傢。父親名皓,建炎中,曾奉命以徽猷閣待製,假禮部尚書齣使金國議和,被金人扣留十五年而不屈服,有漢朝蘇武之美稱,著有《鄱陽集》、《鬆漠紀聞》等。長兄名適,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著有《盤洲集》、《隸釋》、《隸續》等。仲兄名遵,仕途亨通,曆官翰林學士兼吏部尚書等高位,著有《邇英記注》、《翰苑遺事》、《泉誌》等。洪邁生活在這樣一個傢庭,耳濡目染,自會受到父兄的熏陶。紹興末年,他也奉命以起居捨人,假翰林學士齣使金國議和,因不肯受屈辱,也被拘留過,後放還。一生仕履多是文職,曾監修國史,官至端明殿學士,著作除《容齋隨筆》外,還有《夷堅誌》、《野處類稿》,另編有《萬首唐人絕句》等。洪氏三兄弟先後皆中進士,時有“三洪”之稱,一門在《宋史》有傳。
發表於2025-02-02
容齋隨筆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夜讀洪邁《容齋隨筆》,見其中有一則“郭璞葬地”雲: 《世說》:“郭景純過江,居於暨陽。墓去水不盈百步,時人以為近水。景純曰:‘將當為陸。’今沙漲,去墓數十裏皆為桑田。”此說蓋以郭為先知也。世傳《錦囊葬經》為郭所著,行山蔔宅兆者印為元龜。然...
評分叫囂著要看這書很久,還是最近生病大休躺在床上不能動彈纔耐心看瞭些許。 據說毛主席看瞭18遍這本書,直到死前還在讀。可見此書非同一般。 洪邁這個人齣身很好,父親兄弟皆為士大夫階層,官宦世傢讓他接受到瞭當時最好的教育(可能就比皇帝差點吧)所以從這本其...
評分讀容齋00-02 l 容齋隨筆總序 宋寜宗嘉定壬申(5,1212)年,洪邁的侄孫洪伋最先刻《容齋隨筆》全體。刻前寫信,請何叔同異(1129-1209)作序,所謂“公其為我識之”。這裏的“識”應該念zhi4,就是“誌”、“誌”的意思,指標記。現在常見的“標識”一詞就該說成“標zhi4”:“...
評分容齋新讀01-01 這裏的“01-”是《容齋隨筆》的“初筆”。“初筆”是我摶扶搖湊的名,好比“第一集”,洪邁後來自己寫“續筆”,等於“第二集”,“三筆”、“四筆”、“五筆”分彆等於第三、四、五集。因此,“續筆”我將寫為“02-”瞭,其餘類推瞭。最後的0X是我的讀書筆記編...
評分《容齋隨筆》是關於曆史、文學、哲學、藝術等方麵的筆記,以考證、議論、記事為中心內容。既有宋代的典章製度,更有三代以來的一些曆史事實、政治風雲和文壇趣話,以資料豐富、格調高雅、議論精彩、考證確切等特點,卓然超越眾多的同類著作之上,被《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推為南...
圖書標籤: 容齋隨筆 古典文學 筆記 中華書局 古典 文學 散文 宋代
非全本,不過對我這個外行來說已經十分受用,讀古人隨筆更像是學生拿著老師的教案自習。另外,每篇隨便後的點評也很有意思
評分中考範圍,算經典之列,注釋逐條看來很不錯,編者的評注寫得弱瞭些。
評分容齋乃大見識之人。
評分殘本
評分容齋乃大見識之人。
容齋隨筆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