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菲茨詹姆斯·斯蒂芬(James Fitzjames Stephen,1829—1894),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著名法学家,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伯父。曾在印度工作,生前积极推动英国刑法改革,长期为多家杂志撰写评论,对休谟、柏克、吉本、边沁、托克维尔和密尔等人的作品多有臧否。主要著作有《自由·平等·博爱》、《刑法史》、《四季闲暇》等。
冯克利,山东大学教授,译著颇丰,主要有《学术与政治》、《反潮流》、《驯服君主》、《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家》、《论李维》等,代表著作为《尤利西斯的自缚》。
发表于2024-11-21
自由·平等·博爱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按我理解斯蒂芬的意思如下: 自由是个具体的词,中性而非褒义的表达应该是“不受约束”,模糊笼统的自由未必是好事。 平等并非世界的本来面目,人生而有各种不平等的属性,而且无法也不应该抹平。 博爱是一种古怪而令人厌恶的情感,或者会蜕变为自以为博爱者对其反对者压制的噱...
评分单独读,觉得他言之成理。 对照密尔读,才知道他歪曲密尔,自说自话。 忽略那些歪曲密尔的内容,他的言论仍然包含部分的真理。问题是,他的那些部分真理,比如对于利益冲突不可避免的认识、对于历史人物的情境化评价、包括言论政策中的功利考虑(即利害而非真/误考虑),密尔都...
评分按我理解斯蒂芬的意思如下: 自由是个具体的词,中性而非褒义的表达应该是“不受约束”,模糊笼统的自由未必是好事。 平等并非世界的本来面目,人生而有各种不平等的属性,而且无法也不应该抹平。 博爱是一种古怪而令人厌恶的情感,或者会蜕变为自以为博爱者对其反对者压制的噱...
评分按我理解斯蒂芬的意思如下: 自由是个具体的词,中性而非褒义的表达应该是“不受约束”,模糊笼统的自由未必是好事。 平等并非世界的本来面目,人生而有各种不平等的属性,而且无法也不应该抹平。 博爱是一种古怪而令人厌恶的情感,或者会蜕变为自以为博爱者对其反对者压制的噱...
评分按我理解斯蒂芬的意思如下: 自由是个具体的词,中性而非褒义的表达应该是“不受约束”,模糊笼统的自由未必是好事。 平等并非世界的本来面目,人生而有各种不平等的属性,而且无法也不应该抹平。 博爱是一种古怪而令人厌恶的情感,或者会蜕变为自以为博爱者对其反对者压制的噱...
图书标签: 政治哲学 自由主义 法学 社会学 政治 政治学 哲学 法律
时至今日,“自由·平等·博爱” 这三位一体的价值观,似已成为某种不容置辩的普世信条。1853年,约翰·密尔推出自由主义经典《论自由》,然而早在他辞世的前一年,已遭到斯蒂芬针锋相对的辩驳,这些反潮流的阐释1873年即结集为《自由·平等·博爱》:自由作为服务于社会福祉的要素之一,本身只具有工具性价值,因时因地而有利弊;平等与自由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因各人资质与所处环境不同,自由造成的结果恰恰是最大的不平等;人类因为不可避免的利益之争,及对社会前景与真善美的不同理解,也不可能达致博爱的境地。
信言不美,本书论点或许刺耳,所揭示的现实世界图景不甚美好,但也许更接近真实。对于身处娱乐时代的我们,这样一本特立独行的振聋发聩之作,再一次提醒了思考的价值。
冯克利先生的译笔真是不一般
评分现实感极强,虽然有历史的局限性,但是正中要害的还是不少,有时候会怀疑,柏林的积极与消极之分恐怕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理论无法配合现实的修正,即便如此,分歧还是根本性的,乐观与悲观的距离有多远,自由与保守的距离就有多远。冯克利的译笔里有兴趣和热情,这大概是他和大多数译者的区别所在。
评分很有启发的批评,要跟穆勒《论自由》一起来读。
评分一个法学家对民主三要义的辩论,整体来说对三部分论述质量中自由部分>博爱部分>平等部分,尤其前两部分相当客观(有人问我自由是不是个好东西,我觉着这个问题就像问我火是不是个好东西一样无知);不知为什么看这书斯蒂芬、莫利、哈里森还有莱基对于密尔著作的争论时总有种自己在S1或者豆瓣某小组看蔷薇正经帝还有囧少讨论贴的感觉=/=(尤其是看到“有一种圆滑叫做把对自己的反驳写在脸上”强大的既视感);最后顺便一提作者有个侄女(要不就是外甥女)比他本人更出名:伍尔夫。
评分the trinity of modernity
自由·平等·博爱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