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仲敬,历史学者,译有《英国史》(大卫•休谟,第1-4卷,2012);著有:《国会政治的童年》、《印度之路、拜占庭之路与诸神的裁决》、《休谟史学的内在理路》、《纯粹的理念、混浊的经验:政治哲学与历史的遭遇》、《基督的美国、罗马的美国:双面神林肯与凯撒主义的再起源》。
发表于2025-04-16
民国纪事本末(1911-1949)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窝发现每周图书馆的新书通报都会出现胡适,这两年民国热,虽然驱魅的书也已经苗头很足了,余热煎个荷包蛋总没问题。 封面很小清新,内容相当重口味呢,贵国审查部门如今已经这么没节操了吗。 历史。叙述者在选择和叙述的时候必然存在立场,理中客是个伪命题。不过阿姨还是尽量...
评分窝发现每周图书馆的新书通报都会出现胡适,这两年民国热,虽然驱魅的书也已经苗头很足了,余热煎个荷包蛋总没问题。 封面很小清新,内容相当重口味呢,贵国审查部门如今已经这么没节操了吗。 历史。叙述者在选择和叙述的时候必然存在立场,理中客是个伪命题。不过阿姨还是尽量...
评分我们知道古代修史通常有三种体裁: 一是编年体如《资治通鉴》; 二是纪传体,正史也就是所谓的二十四史用的就是这个体裁; 三是纪事本末体。纪事本末体出现的时间比较晚,一般认为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是第一本以纪事本末体为体裁的史书。 纵观这三种最常见的史书形式,...
评分mg词过多,通不过审核,请见链接: http://www.xctsg.org/archives/47172 《民国纪事本末》作者:刘仲敬(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lzj235711/)。人堪奇人。长于新疆,而独以川人自属。尝操宋慈故业,而自授史学。刀下阅尸,笔下著史,足可谓神来转身。昔以文...
评分《民国纪事本末:1911-1949》书名便颇值玩味。纪事本末体之史书并非常见,盖因此种史书多半属整理归纳性质:著者浸淫史料,费时甚久,虽属不易,终乏原创之快意。作者坦言,民国史史书缺乏宪政视角,现欲予以补正,故而全书统括仅一事:民国宪政发展史。比之古人纪事本末体...
图书标签: 历史 民国 刘仲敬 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阿姨 中国历史 中国
【一部填补民国宪制演变空白的历史著作】
民国像雅典和弗洛伦萨一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宪法实验室。这一时期的政治、军事行动大多数都有宪法斗争的性质,关系之大只有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可以相比。本书采取最简单、明晰的方式──编年史,沿着时间顺序展示宪制演变的来龙去脉。本书忽略了大部分军事行动,却把具有因果关系的宪法斗争连贯起来。这种斗争决定了中国的命运,塑造了近代亚洲的结构;比那些重要人物如何雄才大略或卑鄙无耻的记录重要得多。
迄今为止,民国历史著述的特点是:从来不缺资料,但厘清线索和脉络极其困难。有价值的研究只有两类。其一,各种非常细节的专题。其二,以政治斗争、军事行动、国族认同为中心的宏大叙事。这两种著作的共同特点是:读者无法看出这一时期的人类活动跟其他时期有什么区别。如果对照世界史和英美正统史学,立刻可以发现:其中缺少一种最古老、最重要的历史——宪制演变的历史。
而本书以纪事本末的体例分十二个篇章从辛亥革命为开端讲述了民国的历史史实。书稿尽可能采取最简单、明晰的方式,沿着时间顺序重点展示民国宪制演变的来龙去脉。作者忽略了大部分军事行动,却把具有因果关系的宪法斗争连贯起来。作者认为这种斗争决定了中国的命运,塑造了近代亚洲的结构。于此而言,书稿在内容上对于民国史研究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本书行文方式特别,半文半白的语言特质符合民国时期的时代气息。本书稿不仅史料详细,罗列分明,而且某些精当的议论能够比类古今中西,视野开阔,见解独到,让这段时期的历史得到立体化的呈现。
#共识是宪法的实质,精英阶层有共识则宪法虽无文字亦存;精英阶层无共识则宪法虽有条文也只是各派争权夺利的名目。欲行英美宪政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无异于削足适履。万一成了,就是宪法的光辉,如果败了,就是中国人种民族的低劣,这样真的是可以的吗?
评分哎呦评一星毫无疑问啦。
评分观点没什么问题但也不新鲜。让人讨厌的是这个夹叙夹议点评江山的态度,感觉写书人真把自己当司马迁了。典型的中国文人病:表述观点是现代社会的但表述方法却是封建社会的。苹果树上能长出香蕉来么。史学研究都进入什么年代了,那些自封为历史评判者的文人早都在棺材里躺了一百多年了
评分俩字,矫情。
评分应该叫《右传——民国右氏传》
民国纪事本末(1911-1949)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