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作为移民作家,他将欧洲贵族趣味与传统修养带进美国文化,又持有深刻而世故的批判与讽刺眼光,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特殊的文化品味。擅长反讽、怀旧与滑稽模仿技法;同时又注重语言的锤炼,他以广博学识和文学修养形成令英美本土作家赞叹的英文风格。
一八九九年四月二十三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一九一九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一九四〇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威尔斯理、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五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并引发争议。一九六一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一九七七年七月二日在洛桑病逝。
发表于2024-12-22
说吧,记忆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该如何定位这本书呢?称之为自传吗?或许是可以这么说的。然而作为自传,内容上有太多的缺失,只能称为自传的片段,即记忆的断章,被作者以精巧的顺序排列在精美的收藏册中,一如他同样精美的蝴蝶标本;但片段中的一个个细节却又漫溢而出,使之远远超越了一般名人的无聊而浮夸...
评分该如何定位这本书呢?称之为自传吗?或许是可以这么说的。然而作为自传,内容上有太多的缺失,只能称为自传的片段,即记忆的断章,被作者以精巧的顺序排列在精美的收藏册中,一如他同样精美的蝴蝶标本;但片段中的一个个细节却又漫溢而出,使之远远超越了一般名人的无聊而浮夸...
评分说吧,记忆 “下雨时我们为何感到如此快乐?” ──1918年塔玛拉致纳博科夫 在一颗荚果里,世界的速度 让我吃惊……王子的船已经驶进记忆中的雾港, 他在摇晃中睡着了,当他醒来: 我发现我躺在克里米亚湿润的大森林中。 一滴昨夜冰冷的雨水落在我的...
评分想象,是不朽和不成熟的人的极顶快乐,应该受到限制。为了能够享受生活,我们不应过多地享受想象的快乐。 纳博科夫《说吧,记忆》P4 深夜,我翻开这本书。在我钟爱的作家跳跃的文字里,寻找一点被现实摩擦的灵气全无的熟悉的慰藉。过去的...
评分按说如果写传统意义上的回忆录,纳博科夫的人生是五彩缤纷的,其人生甚至可以算是传奇,出身俄罗斯贵族之家,十月革命时逃出国,然后以英语写作,移居美国,以文学得享大名。这里有多少值得一写的东西。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写这些东西的话就和八卦并无二致。于是就有了...
图书标签: 纳博科夫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传记 自传 美国文学 外国文学 美国 小说
一组相互间有系统联系的个人回忆文集,时间跨越三十七个年头(从1903年8月到1940年5月),是纳博科夫本人最重要和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以一位鳞翅目昆虫学家透过高倍放大镜观察蝴蝶翅翼上美妙的花纹,并将之描绘下来的那种精确语言,给读者带来不一般的阅读感受。记忆和对往昔的回顾往往主宰着纳博科夫的小说,故而这本自传正是解读他的小说的绝好密码,因为回忆本身即是幻想和现实之间的某种隐蔽的桥梁。
多年前看的,可能有记忆偏差。只记得纳博科夫有种精美度泛滥的文气,这种文气会让人联想到当年那些爱学法式做派的俄国贵族们,嗜好精巧如同暴发户。而纳博科夫的文字也是这种感官美超级发达的暴发户式精美。哈哈~
评分《记住,现在》这是狂喜,而在狂喜后面的是别的什么,难以说清楚。就像是拥进了我所爱的一切东西的片刻的真空。一种和太阳及岩石的一体感。一阵对有关的不论什么人的感激而生的激动——对擅长以对位法安排人类命运的天才,或者对纵容一个幸运的凡人的温柔的幽灵。
评分一直觉得纳博科夫拥有无可救药的自恋,他的回忆录里到处是个人精致易碎、色彩入微的情感宇宙,仿佛在刻意回避一种沉重的情绪,记忆那痛苦的胶着在他这里也只是一声叹息。这使得他不同于大部分俄罗斯的流亡作家。如果没有这种在小径上悠然自得的螺旋式自述,洛丽塔和亨伯特的那场不朽的旅行必然会是另外一副模样。美,然而我并不喜欢。
评分完全认同某位老朋友的直感——这是纳博科夫作品里写得最好的一本! 对记忆的吐露清晰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同时闪耀着水晶般的诗性,海浪般的历史感。
评分读完这本差不多花了半个月。文字充满了精美的幻象,贵族气十足。倒不是珠光宝气的那种,而是自恋又骄傲的。其中童年上公立学校的一个段落和剑桥里与其他人对俄国看法的差异印象很深。讲弟弟那一章看的有些难过,想重读一下塞巴斯蒂安。
说吧,记忆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