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罗佩(Robert Van Gulik,1910—1967),荷兰外交官,著名汉学家。他曾评价自己一身三任:外交官是他的职业,汉学是他的终身事业,写小说是他的业余爱好。高罗佩对中国古琴十分痴迷。他曾师从古琴大师叶诗梦,并与于右任、冯玉祥等组织“天风琴社”。抗战时期,高罗佩以外交官身份在重庆举办古琴义演,为中国抗日筹款,一时传为雅谈。在《琴道》中,高罗佩从中国音乐的传统观念出发,对琴学的起源、特征,琴人的修养等作了详尽沧述,更精到地阐释了琴曲的内蕴,以及古琴及其演奏手法的意象。此外,作者还搜集了大量与琴学相关的文献。因此,该书自1941年出版以来,即被视为古琴研究的权威之作,无论对于古琴研习还是中西文化比较研究,都可谓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
发表于2025-02-02
琴道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认识号罗佩还是小学时候,从父亲单位图书馆借来一套大唐狄公案,看的废寝忘食,但是很奇怪,心想为啥唐代狄仁杰的故事是一个外国人写的呢。 高罗佩,荷兰人,职业外交官,汉学家,小说家,琴师。他评价自己一身三任,职业是外交官,终身事业是汉学,业务爱好是写小说。 高罗佩...
评分天津音乐学院教授王建欣教授翻译的高罗佩(Robert van Gulik)的《琴道》(The lore of the Chinese lute: an essay on the ideology of the Ch'in),中西书局出版,2013年9月。 作者自序里还详细说明了为什么用lute来翻译古琴,而不是用cither或者psaltery等词,目的是为了表示古...
评分谈到高罗佩,最为人所知的或许是《狄公案》,这一系列以唐代律法为背景的小说为他赢得不少赞誉。但是,这位荷兰人的学问绝不仅止于此。高氏曾学习政治和法律,又研修东方古代文化以及语文等等,按其自己的说法,他的职业是外交官,汉学则是终身事业。作为西人,他不仅能吟咏诗...
评分谈到高罗佩,最为人所知的或许是《狄公案》,这一系列以唐代律法为背景的小说为他赢得不少赞誉。但是,这位荷兰人的学问绝不仅止于此。高氏曾学习政治和法律,又研修东方古代文化以及语文等等,按其自己的说法,他的职业是外交官,汉学则是终身事业。作为西人,他不仅能吟咏诗...
图书标签: 古琴 高罗佩 音乐 艺术 汉学 文化 海外漢學 海外中国研究
《琴道》序
夫此者内也,彼者外也,故老子曰:去彼取此,蝉蜕尘埃之中,优游忽荒之表,亦取其适而已。乐由中出,故是此而非彼也。然众乐琴为之首,古之君子,无间隐显,未尝一日废琴,所以尊生外物养其内也。茅斋萧然,值清风拂幌,朗月临轩,更深人静,万籁希声,浏览黄卷,闲鼓绿绮,写山水于寸心,敛宇宙于容膝,恬然忘百虑。岂必虞山目耕、云林清閟,荫长松,对白鹤,乃为自适哉。藏琴非必佳,弹曲非必多,手应乎心,斯为贵矣。丙子秋莫,于宛平得一琴,殆明清间物,无铭,抚之铿锵有余韵。弗敢冒高士选雅名,铭之曰:无名。非欲以观众妙,冀有符于道德之旨云。
余既作《琴道》七卷,意有未尽,更申之如右。然于所欲言,未磬什一云。
荷兰国笑忘高罗佩识于芝台之中和琴室
高氏的视点总是很高的,主要是引后来人的。
评分实难想象,这是一个荷兰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写的古琴研究著作,即使他是著名的汉学家。放诸当下,也不见得是众多神乎其神的古琴著作能企及的。十分全面,古琴本身,指法,琴曲,文献,怎么读减字谱,多有作者自己的心得。附录讲古琴在日本流传也很不错。
评分技艺内容略少,更接近思想文献。围绕古琴,探讨中国文人的精神生活。附录其一,讲中国琴道在日本的流传,很不错。
评分在古代,古琴琴谱中讨论指法的章节常常被撕掉,据说以防止那些不具备资格的人使用它。所以有关技艺的方法,常常不被公开,大抵只有私下传授。
评分自上古时代起,古琴就从其他乐器中分离出来,成为了文人(官员、诗人、画家和哲学家的结合体)形影不离的伴侣。尽管本书涉及的话题是琴学思想:它的起源、发展和最终的形成,但是书中还是时常会提到古琴音乐的本体。作者在音乐学方面只能称得上是稍有涉猎,虽然明知自己闯入了一块更准确地说是为音乐学家专有的领地,但在写作本书时不得不考虑到琴学的方方面面。尽管本书主要针对研究东方的学者,希望能够把他们的目光吸引到中国文化一个鲜为人知的领域;但是,如果能在音乐学家中找到读者,则是作者莫大的欣慰了。音乐学家将在本书中发现一个真正的中国古代音乐宝库,一个巨大的源泉,如果他们采用基于历史音乐学原理的科学分析方法,那么将会根本改变东西方现存的关于中国古代音乐的理念。古琴音乐可以自豪地,也是名副其实地将自己称为“太古遗音”。
琴道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