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D. N. 羅德維剋(D. N. Rodowick)曾在美國德剋薩斯大學和法國巴黎第三大學學習電影與比較文學,1983年在美國衣阿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曾任教於羅切斯特大學、倫敦大學、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和耶魯大學。他的主要學術興趣在藝術美學與哲學、電影理論史、當代藝術與文化的哲學研究等。除本書外,著有《政治現代主義的危機:當代電影理論中的批評與意識形態》(1989)、《差異的睏難:心理分析、性差異與電影理論》(1991)、《吉爾•德勒茲的時間機器》(1997)、《閱讀圖像,或新媒體之後的哲學》(2007)、《理論的挽歌》(2013)、《哲學妙談》(2014)等。
譯者介紹
華明字亮之,號江海閑人,教授,博導,曾就讀於天津大學、廣西大學、南京師範大學、中央戲劇學院,獲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日本東海大學、美國耶魯大學、英國劍橋大學、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訪問學者,齣版《品特研究》《後現代主義的幻象》等專著、譯著15部,論文、小說80餘篇。
華倫高級經濟師,曾就讀於東南大學、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訪問學者。
As almost (or, truly, virtually) every aspect of making and viewing movies is replaced by digital technologies, even the notion of "watching a film" is fast becoming an anachronism. With the likely disappearance of celluloid film stock as a medium, and the emergence of new media competing for an audience, what will happen to cinema - and to cinema studies? In the first of two books exploring this question, D. N. Rodowick considers the fate of film and its role in the aesthetics and culture of moviemaking and viewing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Here Rodowick proposes and examines three different critical responses to the disappearance of film in relation to other time-based media, and to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visual culture. Film, he suggests, occupies a special place in the genealogy of the arts of the virtual: while film disappears, cinema persists - at least in the narrative forms imagined by Hollywood since 1915. Rodowick also observes that most so-called "new media" are fashioned upon a cinematic metaphor. His book helps us see how digital technologies are serving, like television and video before them, to perpetuate the cinematic as the mature audiovisual culture of the 20th century - and, at the same time, how they are preparing the emergence of a new audiovisual culture whose broad outlines we are only just beginning to distinguish.
發表於2024-11-21
The Virtual Life of Film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刊於《長江日報》2019年9月17日) 文/俞耕耘 “電影製作中的每個元素都被數字技術所替代,使得‘電影’作為攝影媒體正在消亡。”我們需要年輕的電影研究。年輕,意味適應新要素的發展性研究。這要求我們重新審視電影與其他時間性藝術,媒介空間,以及當代視覺文化的關係。整...
評分(刊於《長江日報》2019年9月17日) 文/俞耕耘 “電影製作中的每個元素都被數字技術所替代,使得‘電影’作為攝影媒體正在消亡。”我們需要年輕的電影研究。年輕,意味適應新要素的發展性研究。這要求我們重新審視電影與其他時間性藝術,媒介空間,以及當代視覺文化的關係。整...
評分(刊於《長江日報》2019年9月17日) 文/俞耕耘 “電影製作中的每個元素都被數字技術所替代,使得‘電影’作為攝影媒體正在消亡。”我們需要年輕的電影研究。年輕,意味適應新要素的發展性研究。這要求我們重新審視電影與其他時間性藝術,媒介空間,以及當代視覺文化的關係。整...
評分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摺射集(ID:zhesheji-njup) 閱讀原文 當製作與觀看電影的幾乎所有真實與虛擬的方麵都被數字技術所替代的時候,甚至連“看電影”的概念也正在迅速變成一種過時現象。 隨著作為媒體的電影膠片的幾近消失,以及參與爭奪觀眾的新媒體齣現,電影——以及電...
評分(刊於《長江日報》2019年9月17日) 文/俞耕耘 “電影製作中的每個元素都被數字技術所替代,使得‘電影’作為攝影媒體正在消亡。”我們需要年輕的電影研究。年輕,意味適應新要素的發展性研究。這要求我們重新審視電影與其他時間性藝術,媒介空間,以及當代視覺文化的關係。整...
圖書標籤: 電影理論 電影 哲學 文化 藝術 電影研究 虛擬 D.N.Rodowick
在2000年以前一直認為數字電影是不存在本體論套路啊不路徑的。現在看看文化研究方法論覺得什麼玩意兒都能搞一套本體論
評分在2000年以前一直認為數字電影是不存在本體論套路啊不路徑的。現在看看文化研究方法論覺得什麼玩意兒都能搞一套本體論
評分chapter 2 p.54-90 and chapter 3 p.99-110 Ways of worldmaking, a world past, a ethics of time, paradoxes of perceptual realism, real is as real does.
評分影(膠)片文化的信徒難免在數字問題上有失偏頗
評分影(膠)片文化的信徒難免在數字問題上有失偏頗
The Virtual Life of Film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