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画十六观

南画十六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良志,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主任,北京画院外聘专家,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高级研究员。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研究,尤长于中国传统哲学和艺术关系的分析,并注意从艺术中剔发中国人的人生智慧。出版有《石涛研究》、《八大山人研究》、《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真水无香》、《中国美学十五讲》、《曲院风荷》等著作。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朱良志
出品人:
页数:696
译者:
出版时间:2013-9
价格:29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30122609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艺术史 
  • 朱良志 
  • 文人画 
  • 艺术 
  • 南画 
  • 国画 
  • 绘画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奇葩,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对整个中国艺术史都有深远影响,是至今仍深具研究和讨论价值的一个问题。本书不是平面研究文人画,不是梳理文人画发展的历史,而是选择文人画内在精神的一个关键点--"真性"问题来集中讨论。这是文人画发展过程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文人画发展初期就被提出来,此后又迭历讨论,成为文人画理论建设的重要一维。

本书共十六章,选择十六位画家,以他们的作品和艺术活动为线索,每章集中讨论一个关系文人画全局的关键性问题。如通过明代画家陈洪绶,集中讨论"高古";通过倪云林,集中讨论"幽绝";通过沈周,集中讨论"平和",等等。十六位画家,就是十六个观照点,合而形成对文人画追求真性问题的总体表述,引发对形成文人画的本质因素--人的内在精神气质的关注,富有理论深度和穿透力。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朱良志教授近年来的几部有关中国艺术的著作都很有分量,“文人画的真性问题”是他近年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知道他自2008年完成《真水无香》之后,就一直在从事这本书的写作,前后至少用了三年时间,我看到他的初稿,觉得这部新著角度独特,很有深度,不仅对于中国传统文人...

评分

宋元以来的中国文人画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独特现象,它并不像西方那样,与普通画家共用着同一种绘画技法系统,而是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绘画语言。文人画不但在画面意境,而且在图式、技巧上,都独出机杼。 中国画史上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的这一区别,有一个风行数百年的固定提...  

评分

1690至1695年间,八大山人大量使用“涉事”一语,既有题款也有印章,那么“涉事”到底应作何解?劳继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记了上世纪80年代几位鉴赏大家的一段对话: “启功:‘涉事’何意?谢稚柳:即是给你办事。徐邦达:八大就是不老实,故弄玄虚。谢稚柳:八大还...  

评分

宋元以来的中国文人画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独特现象,它并不像西方那样,与普通画家共用着同一种绘画技法系统,而是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绘画语言。文人画不但在画面意境,而且在图式、技巧上,都独出机杼。 中国画史上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的这一区别,有一个风行数百年的固定提...  

用户评价

评分

境界乃是达于思想之途径,文人画家不是满足于创造一种诗意的氛围,让人们去欣赏外在世界的美,而是在淡静风烟的世界中去思考生命的价值。我对他的认可止于此,前面部分还很精彩,越到后面就是翻出以前的话来重复堆砌,而且很矫情

评分

境界乃是达于思想之途径,文人画家不是满足于创造一种诗意的氛围,让人们去欣赏外在世界的美,而是在淡静风烟的世界中去思考生命的价值。我对他的认可止于此,前面部分还很精彩,越到后面就是翻出以前的话来重复堆砌,而且很矫情

评分

扫读…

评分

中国道禅哲学有不立文字之思想,人的智性在语言(知识理性)中容易陷入困境。而视觉艺术在宋元以来的发展中,在某些方面却解脱了语言的困境。这就是南画,也就是文人画的精妙之处。作者将文人画的哲学思想付诸文字,洋洋洒洒数百页,实属不易。附图精美,哪怕是走马观花,也是一种视觉享受。就是价格不菲,实在买不起。

评分

十六观读了八观,现在还能记清楚的只有徐渭的墨写人生——墨戏,其余的只化成一个清晰的轮廓留在脑海,而细节所剩无几。纵览前八观,一个关于文人的终极思考便是将自身安放于何处的问题。无论是黄公望的浑,倪云林的幽,文征明的浅,亦或其他,他们至始至终都会是用艺术叩问命运,在纸上挥洒泼墨,孤绝傲然立于人世间,而绝不可能是同流合污,趋无用之物若鹜。起舞写生,超脱旷达的姿态淋漓尽显,这无关做作,也不是走路无门,而真正是在精神上寻找一个可供自我支撑的点,支撑于这飘摇的外部环境。如果这个点不存在,那生命与艺术的延续则无从谈起,关于文人的性灵追问也毫无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