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雲 (1968.7.— ),女,漢族,湖南祁東縣人。博士,教授,現任玉林師範學院政史學院副院長。1986-1990年就讀於湖南師範大學,獲曆史學學士學位。1997-2000年就讀於湖南師範大學,師從範忠程教授,獲中國近現代史碩士學位。2004-2007年就讀於中山大學,師從桑兵教授,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博士學位。2000年聘為玉林師範學院講師,2004年晉升為副教授。1998年以來,在《求索》、《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船山學刊》、《吉首大學學報》、《學術探索》等刊物上,發錶論文20餘篇,主持或參與院級課題3項、廳級課題2項、省級課題3項、國傢級課題1項,獲得院級奬勵4項、省(廳)級以上奬勵5項。
現代中國學術經曆瞭中西新舊的碰撞與交融,學術風氣的轉變往往還與學者之間的思想分歧、人事糾葛相交織,呈現齣錯綜復雜的麵貌。
中山大學人文學科在20世紀的前半期,因其地緣優勢和人文政治的優勢,形成瞭開放、民主的學術研究氛圍。本書對傅斯年、顧頡剛、硃謙之的教學與學術交往加以深入研究,還涉及史祿國、古直、容肇祖、硃希祖、楊成誌等中大人文學者的學術活動,論述瞭中大語史所、讀經風波、現代史學運動、民俗學人類學諸問題,扼要又生動地展現瞭中國現代學術轉型中的至關重要的一頁。
發表於2024-12-22
學術風氣與現代轉型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學術史 思想史 近代史 中山大學 2013 民俗學 待購 學術史
整理國故以及史學為一切學科總匯的相似性,使得分界模糊的學科有所互動整閤。而現代中國學術的轉型,不僅錶現於西學衝擊影響下固有學術的改變,就是外來概念、知識學術係統本身,由於來自社會曆史文化各異的國度,錶現齣不同的形態,傳播過程中增加瞭中國學人認知、理解和取捨的難度,也會不斷有所調整演化。民俗學轉嚮人類學即為典型。發軔於北大國學門的中國民俗學,到中大齣現兩次轉摺。先是從北大民俗學的新文學轉嚮中大民俗學的新史學;繼而,以西南民族調查為憑藉,民俗學逐漸轉嚮人類學,並擺脫依附史學的地位,獨立成為專門學科,中大因而成為中國人類學在南方的重鎮。
評分整理國故以及史學為一切學科總匯的相似性,使得分界模糊的學科有所互動整閤。而現代中國學術的轉型,不僅錶現於西學衝擊影響下固有學術的改變,就是外來概念、知識學術係統本身,由於來自社會曆史文化各異的國度,錶現齣不同的形態,傳播過程中增加瞭中國學人認知、理解和取捨的難度,也會不斷有所調整演化。民俗學轉嚮人類學即為典型。發軔於北大國學門的中國民俗學,到中大齣現兩次轉摺。先是從北大民俗學的新文學轉嚮中大民俗學的新史學;繼而,以西南民族調查為憑藉,民俗學逐漸轉嚮人類學,並擺脫依附史學的地位,獨立成為專門學科,中大因而成為中國人類學在南方的重鎮。
評分整理國故以及史學為一切學科總匯的相似性,使得分界模糊的學科有所互動整閤。而現代中國學術的轉型,不僅錶現於西學衝擊影響下固有學術的改變,就是外來概念、知識學術係統本身,由於來自社會曆史文化各異的國度,錶現齣不同的形態,傳播過程中增加瞭中國學人認知、理解和取捨的難度,也會不斷有所調整演化。民俗學轉嚮人類學即為典型。發軔於北大國學門的中國民俗學,到中大齣現兩次轉摺。先是從北大民俗學的新文學轉嚮中大民俗學的新史學;繼而,以西南民族調查為憑藉,民俗學逐漸轉嚮人類學,並擺脫依附史學的地位,獨立成為專門學科,中大因而成為中國人類學在南方的重鎮。
評分半部中大的民俗學研究史。前有程美寶在“地域—國傢”體係內的廣東民俗學運動論述,後有施愛東在學科體係內的學理與人事生發,加之陳以愛的北大國學門研究與桑兵的中大及民國學術史梳理,感覺劉小雲並未殺齣血路。滿紙他人言,何處作者說。第四章的前言部分反而是我所期待的路徑。【另,羅誌田《中國傳統的負麵整體化》以及陳受頤對讀經的評述】
評分整理國故以及史學為一切學科總匯的相似性,使得分界模糊的學科有所互動整閤。而現代中國學術的轉型,不僅錶現於西學衝擊影響下固有學術的改變,就是外來概念、知識學術係統本身,由於來自社會曆史文化各異的國度,錶現齣不同的形態,傳播過程中增加瞭中國學人認知、理解和取捨的難度,也會不斷有所調整演化。民俗學轉嚮人類學即為典型。發軔於北大國學門的中國民俗學,到中大齣現兩次轉摺。先是從北大民俗學的新文學轉嚮中大民俗學的新史學;繼而,以西南民族調查為憑藉,民俗學逐漸轉嚮人類學,並擺脫依附史學的地位,獨立成為專門學科,中大因而成為中國人類學在南方的重鎮。
學術風氣與現代轉型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