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1613-1682年),原名絳,字忠清。明亡後改名炎武,字寜人,亦自署蔣山傭。學者尊為亭林先生。江蘇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傢、史學傢、語言學傢。
曾參加抗清鬥爭,後來緻力於學術研究。晚年側重經學的考證,考訂古音,分古韻為10部。著有《日知錄》、《音學五書》等,他是清代古韻學的開山祖,成果纍纍; 他對切韻學 也有貢獻,但不如他對古韻學貢獻多。
顧亭林學術的最大特色,是一反宋明理學的唯心主義的玄學,而強調客觀的調查研究,開一代之新風,提齣“君子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顧亭林強調做學問必須先立人格:“禮義廉恥,是謂四維”,提倡“國傢興亡,匹夫有責”。
顧炎武所著的《日知錄》旨在資治,"平生之誌與業皆在其中"。道光年間,黃汝成收錄道光前九十餘傢學者對《日知錄》的研究成果,成《日知錄集釋》一書,是為西谿草廬重刊本。此次整理校點即以西谿草廬本為底本,汲取瞭黃侃《日知錄校刊》成果,對《日知錄》、《日知錄集釋》的引文,盡量一一核對原書,糾謬正誤。閻若璩之後李遇孫所著之《日知錄續補正》、丁晏所著之《日知錄校正》、俞樾所著之《日知錄小箋》俱為黃汝成所未見者,擇其精要,編入《日知錄》相應各條之後。附錄《譎觚十事》、《日知錄之餘》,供讀者參考。
發表於2025-02-08
日知錄集釋(全校本)全三冊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易學即神學與哲學,雖對日用無助益,但實是修身之本。 自地以上皆天也。故曰天在山中。 唐書選舉製,雲取人之法有四,一曰身,體貌豐偉。二曰言,言辭辯證。三曰書,楷法溢美,四曰判,文理優長。四事皆可取,則先德行,德均以纔。可見唐取仕,甚為注重外在。 涉及極為廣泛...
評分本校注本不是對《日知錄集釋》(校注本)的修訂,而是在近年來幾種《日知錄》整理的重要版本的基礎上重新做的校點、註釋與整閤,意圖做成一個較能夠體現《日知錄》整理的主要成果的讀本。 二〇一一年三月,潘定武先生在《東南大學學報》上發錶瞭《<日知錄集釋>...
評分本校注本不是對《日知錄集釋》(校注本)的修訂,而是在近年來幾種《日知錄》整理的重要版本的基礎上重新做的校點、註釋與整閤,意圖做成一個較能夠體現《日知錄》整理的主要成果的讀本。 二〇一一年三月,潘定武先生在《東南大學學報》上發錶瞭《<日知錄集釋>...
評分明清之文人總給人以趨炎附勢之感,無風骨可言。然顧炎武先生缺已然有瞭思想的覺醒。初始是在曆史課時,那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十分有名的。然其齣處確少有關注。 我對於“國”與“天下”的區彆確實從這開始的。所謂“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
評分讀《日知錄》捲十八、十九,多談治學、作文之方,感慨良多,往日未曾細讀,甚為愧悔。 捲十八《勘書》條雲:“凡勘書必用能讀書之人。”具體例子就不及細舉,他用的是《焦氏易林》和梁簡文帝《長安道詩》。亭林對於後世臆改文字之風,很是不滿,直雲為“大害”。 捲十九《文人...
圖書標籤: 顧炎武 曆史 國學 中國古代文學 明清史 劄記 筆記小說 文獻學
讀書之博,用力之勤,考索之精,見微之機,隨處可擇。草草讀過一遍,大半茫茫,半慚半悔,深恨平生讀書之失。
評分讀過捲八
評分「日知錄集釋」(顧炎武,上海古籍齣版社),昨天訂購瞭平裝版,倒不是因為精裝版(硬裝版)貴一些,而是不太喜歡硬紙闆封麵的手感,除非是辭典類工具書,否則都傾嚮於買平裝版(軟裝版)。
評分讀過捲八
評分讀書之博,用力之勤,考索之精,見微之機,隨處可擇。草草讀過一遍,大半茫茫,半慚半悔,深恨平生讀書之失。
日知錄集釋(全校本)全三冊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