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

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余新忠,生于1969年,浙江临安人。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兼任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史学会秘书长。主要从事医疗社会文化史和明清社会史研究。博士论文《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获“2002年百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另著有《中国家庭史•明清卷》、《瘟疫下的社会拯救:中国近世重大疫情与社会反应研究》等,编有《医疗、社会与文化读本》等,发表论文60余篇。

出版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余新忠
出品人:谭徐锋工作室
页数:395
译者:
出版时间:2013-1-1
价格:6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3166282
丛书系列: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
图书标签:
  • 社会史 
  • 医疗史 
  • 医疗社会史 
  • 历史 
  • 余新忠 
  • 明清史 
  • 清史 
  • 清代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从瘟疫这一以往中国史学界甚少注意的社会现象入手,通过对清代江南疫情及其与社会互动关系比较全面细致的呈现,探讨了中国近世社会的发展脉络、清代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和清代江南社会的特质等问题,是国内第一部疾病医疗社会史研究专著。本书援入新视野,探讨新问题,把握中国历史运行的实情,致力于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实践与发展,既拓展了中国史研究的领域,延伸了疾病史研究的资料范围,又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近世社会变迁、国家与社会关系等问题作出了新的诠释。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文内对中医传染病研究的综述颇值得一看。但主体内容从方志中考证江南地区瘟疫概貌部分略显单薄,作为大陆的开拓性作品已算不错了。

评分

南开大学历史系余新忠[1]博士的新着《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甫一出版就立刻广受大陆各界的赞扬,光从大陆学界有关此书的评介不断就可就看出这种研究取向的著作似乎是令人耳目一新。[2]本书修改自作者二○○○年的博士论文,洋洋洒洒四百多页,光是参考数据部分,原始史料就多...  

评分

《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读书笔记 清代江南地区以太湖为中心,向东、向南的沿海地区,多为平原地形且海拔较低。区域内气候温湿,光照充足,光、热、水同季,有利于作物生长。期间河网密布,平原地区河网密度评价每平方公里在5公里左右,更重要的是,这些河流湖泊都不是各自孤...  

评分

《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读书笔记 清代江南地区以太湖为中心,向东、向南的沿海地区,多为平原地形且海拔较低。区域内气候温湿,光照充足,光、热、水同季,有利于作物生长。期间河网密布,平原地区河网密度评价每平方公里在5公里左右,更重要的是,这些河流湖泊都不是各自孤...  

评分

《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读书笔记 清代江南地区以太湖为中心,向东、向南的沿海地区,多为平原地形且海拔较低。区域内气候温湿,光照充足,光、热、水同季,有利于作物生长。期间河网密布,平原地区河网密度评价每平方公里在5公里左右,更重要的是,这些河流湖泊都不是各自孤...  

用户评价

评分

回归人文的医疗社会史研究,不是技术史,而是关注医疗与社会的关系。在实证考辨与意义赋予之外,本书对范式的审视与反思更难得可贵。 “国家—社会”的路径,其实仍是在一个国家历史的框架下进行,是一种从国家出发演绎或解释历史的逻辑的取向。正如刘志伟老师所言,社会本身亦是王朝体系的一部分。在江南瘟疫的肆虐中,我们看到国家权力与民间力量的汇通与合作,而非对抗与斗争。 过往研究中,对民间力量和市民空间的关切,其中蕴含的现实关怀有其考量所在,但有照搬之弊,显得空疏,今人宜慎。 另一值得注意处在末尾:疾病带来的物质创伤显现于典籍记载之中,但瘟疫导致的民众精神伤痛,这种潜移默化而深远持久的悲伤,仍待深入探究。 联系当下,感喟尤甚。

评分

很想看的不一样,偏宏观的概览。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江南民间和政府在公共卫生的协同效应还不错,有可能比现在好。

评分

受数据和训练局限,对史实中数字的分析平庸。全书在总结官办机构与江南民间在疫情方面的合作以及时人对疫病的认识之外,少有令人耳目一新之处。

评分

作为相关领域的开山之行,该书的缺点和优点一样明显。作者能够打破学界对于西方科学技术和卫生制度的迷信,从传统医学中发掘与现代卫生相适应的部分,是难能可贵的。通过作者对相关材料的挖掘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医学思想和实践并不是停滞不前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自身的内容,尽管现代卫生制度是学习西方的结果,但其动力、运作方式以及承担主体等,很大程度上仍是中国社会自身所孕育产生的。但另一方面作者似乎有夸大和美化所谓士绅乡贤及其所代表的社会力量在医疗卫生方面作用的嫌疑,书中强调这一群体的对地方和国家的社会责任感,认为社会力量的介入是对国家在卫生医疗方面的制度缺失和官府能力不足的补充,国家、官府和社会在整个社会管理和秩序维护方面不存在根本和体制性的矛盾与对抗,相反在某些问题上还高度一致。这一问题还有待商榷

评分

【2020026】3.5 方志和文献记录搜集多,因样本和资料有限,描述性统计为主。民俗中的鬼神司疫、疫气以及民间信仰,人口、环境、经济水平、生活习俗与疫病的相关分析。清政府、地方官府、行业商会、地方绅士民间的救治(祈神祛疫、散药、编制医书、收容病人、设置专门的疫病救治机构),平民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仙方、求神的主导。清晚期的被开放带来新型医院、就医方式的传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