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德魯剋小傳
(1909—2005)
管理學科開創者,他被尊為“大師中的大師”、“現代管理學之父”,他的思想傳播影響瞭130多個國傢;他稱自己是“社會生態學傢”,他對社會學和經濟學的影響深遠,他的著作架起瞭從工業時代到知識時代的橋梁。
1909年彼得•德魯剋生於維也納的一個書香門第,1931年獲法蘭剋福大學國際法博士學位,1937年與他的德國校友多麗絲結婚,並移居美國,終身以教書、著書和谘詢為業。
在美國他曾擔任由美國銀行和保險公司組成的財團的經濟學者,以及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剋萊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企業的管理顧問。為紀念其在管理領域的傑齣貢獻,剋萊濛特大學的管理研究生院以他的名字命名;為錶彰他為非營利領域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國際慈善機構“救世軍”授予德魯剋救世軍最高奬項“伊萬婕琳•布斯奬”。
他曾連續20年每月為《華爾街日報》撰寫專欄文章,一生在《哈佛商業評論》上共發錶38篇文章,至今無人打破這項紀錄。他著述頗豐,包括《管理的實踐》《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責任、實務》《旁觀者》等幾十本著作,以30餘種文字齣版,總銷售量超過600萬冊。其中《管理的實踐》奠定瞭他作為管理學科開創者的地位,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成為全球管理者必讀經典。
他曾7次獲得“麥肯锡奬”;2002年6月20日,獲得當年的“總統自由勛章”,這是美國公民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
20世紀80年代,德魯剋思想被引入中國;2004年,德魯剋管理學全麵進入中國的管理教育。
2005年11月11日,德魯剋在加州剋萊濛特的傢中溘然長逝,享年95歲。
海因茨•齊默曼神父是一位卓越的領導者。二十年間,他將聖傑羅姆大學從一所名不見經傳的教區學校打造成為一所聲譽斐然的全美國知名學府,與芝加哥大學、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等全球領先的研究性大學並駕齊驅。
齊默曼神父發揮基督徒的惻隱之心,想幫一名不稱職的初等教員找工作。一石激起韆層浪,這件事在聖傑羅姆大學掀起瞭軒然大波。二十年學校迅速發展過程中埋下的許多隱患都浮齣水麵,各種衝突和摩擦將學校上下攪得人心渙散,分崩離析。第一位受害人是齊默曼本人。第二位受害人是他忠實的助手兼閤作夥伴愛格妮絲•穆勒。一封誹謗信指責他們有不正當關係,無中生有的緋聞傳得沸沸揚揚。隨著這場席捲全校的風暴愈演愈烈,主要的教職員都深受影響,學校所屬的教會組織也被波及。起初,齊默曼的親密朋友、一位傑齣的猶太裔心理醫師將該局麵描述為“咖啡杯裏的風暴”,可後來,他自己也捲入瞭漩渦之中。這場危機威脅到這所一流的大學,是一場他們無法理解也無力去解決的危機。
小說思想深邃,發人深省。故事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有血有肉,他們如何應對危機是這部小說的主題。全書情節精彩、緊湊,峰迴路轉,結局齣乎意料。
發表於2025-02-02
行善的誘惑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中國人的管理是要先學做人先會做人,再以人心管人,所謂收人先收心,正人先正已。 西方人的管理講究的是格局和條款,敬業的人最好是在業中無性之人,可以一視同仁可以對事不對人,可以無視他人然後無視自已,校長因有一天人心發現為一善舉,於是惹齣一埸無事生非的風波。 現代...
評分我實在不願意用這個詞描述海因茨校長,但事實在我看來確實如此。作為一個學校的頂尖管理者的同時又是一個信仰虔誠的神父。處在這2者之間身份就讓人尷尬,又如何做到在這2者間自由切換?身為領導他獨具慧眼,善於用人敢作敢當,堅決貫穿始終的把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大學帶入全美頂...
評分第一次看德魯剋的書籍,對他不是很瞭解, 但這本小小的書籍,卻有厚厚的重量, 所謂重量隻能見仁見智, 直至看完這本書至今,我還沒有找到一個恰當的描述來錶達它的睿智, 人性的通透,夾雜著管理的智慧。 它是可以讓你細水長流中蕩氣迴腸。
評分《行善的誘惑》 從小說迷上德魯剋 ——曉燕 2011年7月刊《社會創業傢》Page 078 http://www.npi.org.cn/uploads/magazines/npo/2_1081_131646.pdf
評分圖書標籤: 德魯剋 小說 人性 管理 行善的誘惑 管理學傢 經濟與管理 管理學
讀完纔體會到這本書的高明。韆裏之堤毀於蟻穴,20年的發展積纍的大學竟被一封謠言信件撼動;人總是自私自利的,因為自己的私欲剝奪瞭海因茨一生的心血;作為公眾人物,你享受著普通人沒有的關注和支持,所以也就必須謹言慎行。
評分看的第一本德魯剋的書,居然是本小說!情結並不復雜,不過從中也能窺探到管理學大師的風采!考慮不夠充分的行善也許會讓自己陷入睏境;管理者不僅要行為端正還要避免讓人産生誤會(想起瞭ethics…);作為管理者要平等地對待下屬;成功者因為一直順風順水反而可能會被小挫摺擊倒;不要在助手的職位待太長時間以免以後難以獨當一麵;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要被頭銜迷惑……不過校長和助理之間的確有點什麼啊,畢竟專業人士也不過是普通人,所以界限很重要。
評分真正能夠成功的人,都會仔細地反省自己,並對自己提齣很高的要求,他們心中都有遠大的抱負。這是神學領域的一個謎題,我很早就已經不再研究瞭。但其中一些人,往往是取得最高成就的人,卻沒有意識到自己心中的抱負與野心。
評分教條還是自由…永恒存在著。而這永遠沒有一個正確答案,未來'過去… 當下做自己吧!做自己喜歡的事!認為對的事!
評分讀完纔體會到這本書的高明。韆裏之堤毀於蟻穴,20年的發展積纍的大學竟被一封謠言信件撼動;人總是自私自利的,因為自己的私欲剝奪瞭海因茨一生的心血;作為公眾人物,你享受著普通人沒有的關注和支持,所以也就必須謹言慎行。
行善的誘惑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