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羅佩(Robert Van Gulik,1910—1967),荷蘭外交官,著名漢學傢。他曾評價自己一身三任:外交官是他的職業,漢學是他的終身事業,寫小說是他的業餘愛好。高羅佩對中國古琴十分癡迷。他曾師從古琴大師葉詩夢,並與於右任、馮玉祥等組織“天風琴社”。抗戰時期,高羅佩以外交官身份在重慶舉辦古琴義演,為中國抗日籌款,一時傳為雅談。在《琴道》中,高羅佩從中國音樂的傳統觀念齣發,對琴學的起源、特徵,琴人的修養等作瞭詳盡滄述,更精到地闡釋瞭琴麯的內蘊,以及古琴及其演奏手法的意象。此外,作者還搜集瞭大量與琴學相關的文獻。因此,該書自1941年齣版以來,即被視為古琴研究的權威之作,無論對於古琴研習還是中西文化比較研究,都可謂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
精裝,毛邊兩種。
【原文】丙子鞦莫,於宛平得一琴,殆明清間物:“無名”。撫之鏗鏘有餘韻。弗敢冒高士選雅名,銘之曰:“無名”。非欲以觀眾妙,冀有符於道德之旨雲。 這段說的是丙子年(1936年)鞦天,高羅佩到北京,購得一明清間所斵之琴,琴身原本沒有琴銘,他取《道德經》之意,給這張琴取...
評分談到高羅佩,最為人所知的或許是《狄公案》,這一係列以唐代律法為背景的小說為他贏得不少贊譽。但是,這位荷蘭人的學問絕不僅止於此。高氏曾學習政治和法律,又研修東方古代文化以及語文等等,按其自己的說法,他的職業是外交官,漢學則是終身事業。作為西人,他不僅能吟詠詩...
評分談到高羅佩,最為人所知的或許是《狄公案》,這一係列以唐代律法為背景的小說為他贏得不少贊譽。但是,這位荷蘭人的學問絕不僅止於此。高氏曾學習政治和法律,又研修東方古代文化以及語文等等,按其自己的說法,他的職業是外交官,漢學則是終身事業。作為西人,他不僅能吟詠詩...
評分談到高羅佩,最為人所知的或許是《狄公案》,這一係列以唐代律法為背景的小說為他贏得不少贊譽。但是,這位荷蘭人的學問絕不僅止於此。高氏曾學習政治和法律,又研修東方古代文化以及語文等等,按其自己的說法,他的職業是外交官,漢學則是終身事業。作為西人,他不僅能吟詠詩...
評分認識號羅佩還是小學時候,從父親單位圖書館藉來一套大唐狄公案,看的廢寢忘食,但是很奇怪,心想為啥唐代狄仁傑的故事是一個外國人寫的呢。 高羅佩,荷蘭人,職業外交官,漢學傢,小說傢,琴師。他評價自己一身三任,職業是外交官,終身事業是漢學,業務愛好是寫小說。 高羅佩...
挺有趣的,外國人寫古琴的故事,裏麵有很多小典故我自己都從來不知道的。不過當然也有些眼光局限而引發的錯誤。總體上,很好的一本普及讀物。
评分如作者所言,論文
评分盡管本書涉及的話題是琴學思想:它的起源、發展和最終的形成,但是書中還是時常會提到古琴音樂的本體。作者在音樂學方麵隻能稱得上是稍有涉獵,雖然明知自己闖入瞭一塊更準確地說是為音樂學傢專有的領地,但在寫作本書時不得不考慮到琴學的方方麵麵。盡管本書主要針對研究東方的學者,希望能夠把他們的目光吸引到中國文化一個鮮為人知的領域;但是,如果能在音樂學傢中找到讀者,則是作者莫大的欣慰瞭。音樂學傢將在本書中發現一個真正的中國古代音樂寶庫,一個巨大的源泉,如果他們采用基於曆史音樂學原理的科學分析方法,那麼將會根本改變東西方現存的關於中國古代音樂的理念。古琴音樂自是可以名副其實地自稱“太古遺音”。
评分挺有趣的,外國人寫古琴的故事,裏麵有很多小典故我自己都從來不知道的。不過當然也有些眼光局限而引發的錯誤。總體上,很好的一本普及讀物。
评分有年頭的研究,不能奢望太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