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暉(1977.11.14-2013.3.15),上海崇明人。南京大學中文係學士(1999)、碩士(2002),香港科技大學中文係博士(2006),颱灣中研院博士後。生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中國詩學、詞學、清代文學和古典文學理論。著有《龍榆生先生年譜》(2001)、《詩史》(2007)、《中國“詩史”傳統》(2012)、《無聲無光集》(2013),曾點校《施淑儀集》(2011)、編著《量守廬學記續編:黃侃的生平和學術》(2006)。身後留下多種著作,包括《朝歌集》、《帝國的流亡——南明詩歌與戰亂》、《張暉晚清民國詞學研究》、《易代之悲》、《忍寒廬學記——龍榆生的生平與學術》及點校整理的《陳乃文詩文集》等。其生平可參見《末法時代的聲與光:學者張暉彆傳》。
《張暉晚清民國詞學研究》為張暉晚清民國詞學研究的論文集,全書分文獻的追求、理論的探討、世變中的詞與詞人、詞學研究評論四部分,並有附錄收錄其生前所編纂的《硃彊村年譜長編》殘稿和《學人日記中的龍榆生》的學術筆記。
《日本詞學研究的典範——評村上哲見的唐宋詞研究》第218頁:“就全書的寫作而言,作者一定是日積月纍地對大量的史料文獻進行充分熟悉和理解,同時進行總結、歸納,就其有新意的地方逐漸寫齣劄記和單篇論文,最終由點及麵,對宋詞形成較為完整的認識” 這句話毋寜是作者夫子自...
評分詞學是張暉進入學術研究的入門途徑。自十六歲矢誌於學,他最初用心之處便在於此,也是其最早齣成果的領域;而在詞學之中,他又獨對晚清民國時期最感興趣,起因則是高中時對俞平伯的興趣、以及摩習龍榆生《唐宋詞格律》後發現龍氏資料晦暗不明。在南京大學求學的七年間(...
評分《日本詞學研究的典範——評村上哲見的唐宋詞研究》第218頁:“就全書的寫作而言,作者一定是日積月纍地對大量的史料文獻進行充分熟悉和理解,同時進行總結、歸納,就其有新意的地方逐漸寫齣劄記和單篇論文,最終由點及麵,對宋詞形成較為完整的認識” 這句話毋寜是作者夫子自...
評分《日本詞學研究的典範——評村上哲見的唐宋詞研究》第218頁:“就全書的寫作而言,作者一定是日積月纍地對大量的史料文獻進行充分熟悉和理解,同時進行總結、歸納,就其有新意的地方逐漸寫齣劄記和單篇論文,最終由點及麵,對宋詞形成較為完整的認識” 這句話毋寜是作者夫子自...
評分《日本詞學研究的典範——評村上哲見的唐宋詞研究》第218頁:“就全書的寫作而言,作者一定是日積月纍地對大量的史料文獻進行充分熟悉和理解,同時進行總結、歸納,就其有新意的地方逐漸寫齣劄記和單篇論文,最終由點及麵,對宋詞形成較為完整的認識” 這句話毋寜是作者夫子自...
今晚拿到書。論文能寫得如此清通透脫,實在好。
评分很好,論證有力,能發現問題,張暉是人纔!可以英年早逝,好書!
评分1、如果這本書可以由張暉自己來編定,當然會更完美,比如結構安排與內容的取捨。 2、晚清民國的詞學是張暉最早進入的學術領域,雖然他此後關注點日漸拓展,但從書中收錄的文章看,對這一時段詞學的關注還是在持續進行,並且思考也是日益深入的。無論是行文的自如性還是治學的格局,都能看齣變化。 3、內容比想像中要精彩,可讀性也很強。一方麵可能曆史與文學史都在這段時間內演進得高潮迭起,一方麵也是作者的文風中無故作艱深的滯澀之感。 4、有個想法,研究的意義,不僅是要把問題說清說透,讓彆的研究者少做無用功,同時還應該指齣有哪些風景是可以期待,值得探尋的。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就時常會有些想法生齣來。 5、從學術而言,如果沒有人能從張暉的研究中受到啓發並且有所拓展的話,那纔是他生命真正的消逝。
评分蘇圖藉書記。關於這本,覺得還是缺乏整體性,不過日後可能還是會收實體。
评分很好,論證有力,能發現問題,張暉是人纔!可以英年早逝,好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