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无人不识王鼎钧。在大陆,读者常问:谁是王鼎钧?
他1925年出生于山东兰陵;抗日战争爆发,他在山东老家跟着父亲打游击;1942年,他穿过日占区,到达安徽阜阳就读国立二十二中学;抗战末期,他成为国民党宪兵,历经徐州、南京、上海、葫芦岛、沈阳,洞悉国民党真实面目;1949年,他在天津被解放军俘虏,穿着解放军服跋山涉水,逃到台湾,乱中景象尽收眼底;1950年代,他进入(台湾)中国广播公司做编审组长、节目制作组长、专门委员,先后主编台北《扫荡报》副刊,台北《公论报》副刊,担任《中国时报》主笔和“人间”副刊主编,幼狮公司期刊部总编辑,阅尽台湾文化界内幕和各色人物的苦辛与沉浮。
王鼎钧的创作生涯长达大半个世纪,长期出入于散文、小说和戏剧之间,著作近40种,以散文产量最丰,成就最大。在台湾,他被誉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和当代散文“崛起的山梁”。
《怒目少年》是王鼎均回忆录四部曲的第二部,记录了王鼎均作为流亡学生,从家乡山东兰陵到安徽阜阳,再到陕西汉阴一路的颠沛流离、受想行识。 “流亡学生”这词总引发我的浪漫想象。少小离家,与伙伴们一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用脚步踏遍祖国的大好河山。真实的流亡,远没那...
评分王鼎钧的两本回忆录,断断续续读了三年,几乎都是在国际航班上以及侯机厅。 在缅甸时读《昨天的云》,他写故乡。“回想起来,离家这一幕还是草率了。这等事,该有仪式,例如手持放大镜,匍匐在地,一寸一寸看。” 我没有乡愁,但社畜心里苦,依然可以共情。 《怒目少年》记录了...
评分1941年,鲁籍名将第28集团军总司令李仙洲,率92军驻扎安徽阜阳,不断有不愿接受沦陷区奴化教育的山东青少年前来投奔。李仙洲不忍他们无家可归、无书可读,下令管吃管住。更多山东青年闻风而至。是年冬,李仙洲创办私立“成城中学”,亲任校长,专门收容山东流亡青年。消息传出...
评分看书速度越来越慢,花了几天时间看完了这本书,本书讲述了鼎公离开故乡后去异地求学到辍学离开学校去闯学校外面的世界的历程,书中记叙着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本书让人感动的地方太多,最为有感触的小人物在大历史的背景下所能做的事情寥寥,尤其是在战争期间,无论自身多么努...
评分我们对于抗战和内战的了解,基本都是通过历史课本和政治课本。其实小人物回看历史、了解一个时代,最忌站在时间长河之外,事不关己地那样去看。以前我们看到的那个时期,可能就是饱满有力、充满韧性和毅力的四个大字“救亡图存”,我们想象它们由无数百姓的支持、青年的热血以...
一个人只是一段历史,一段历史却是一个民族的写照。
评分一个人只是一段历史,一段历史却是一个民族的写照。
评分一个人只是一段历史,一段历史却是一个民族的写照。
评分一个人只是一段历史,一段历史却是一个民族的写照。
评分一个人只是一段历史,一段历史却是一个民族的写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