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國19世紀文壇享有世界聲譽的小說傢,他的創作具有極其復雜、矛盾的性質。擅長心理剖析,尤其是揭示內心分裂。他的小說戲劇性強,情節發展快,接踵而至的災難性事件往往伴隨著復雜激烈的心理鬥爭和痛苦的精神危機,以此揭露資産階級關係的紛繁復雜和矛盾重重,具有深刻的悲劇性。1846年發錶處女作《窮人》, 1859年因參加革命活動被沙皇政府逮捕並流放西伯利亞。十年苦役流放迴來後創作重點逐漸轉嚮心理悲劇。《罪與罰》(1866)使作者獲得世界聲譽。主要作品有《雙重人格》(1846)、《女房東》(1847)、《白晝》(1848)和《脆弱的心》(1848)、《群魔》(1872)、《卡拉馬佐夫兄弟》(1880)等。
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國十九世紀著名作傢,《被傷害與侮辱的人們》是他的重要作品之一。小說描寫瞭資産階級冒險傢瓦爾科夫斯基對“小人物”尤其是兩個弱女子:管傢女兒娜達莎和他的私生女涅莉的迫害以及一手造成的兩個傢庭的悲劇。
我讀這本書的時候,遇到瞭一種十分奇特的現象:一方麵,我在緩慢地閱讀《被欺淩與被侮辱的(被侮辱與被損害的)》這本書,而幾乎同一進度上,我又在逐步領略弗格斯•休姆的偵探小說《雙輪馬車的秘密》。在知道瞭這兩部小說的真相之後,我大吃一驚——這兩個故事居然有近乎...
評分後記裏,譯者引杜勃羅留波夫說: 「陀沒答復一個根本的問題:“像阿遼沙這樣一隻臭瓢蟲,怎麼能使一個正派的少女愛上自己……我們有十足的把我請問他:怎麼能發生這樣的事?可是他答到:瞧,發生瞭呀,就是這麼的。”」 譯者隨後議論,說(阿遼沙是)“一個渺小的人”,接...
評分難以忘卻的故事開頭,一位淒涼的老人和他的狗悲慘的死去,將我們帶入瞭這個壓抑、憤怒和悲傷的故事。書中多次齣現瞭“利己主義”這個詞,如公爵所說,“人類一切美德的基礎乃是最深刻的利己主義“,為我們刻畫瞭一個個性格極端而鮮明,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這些“利己主義者”...
評分記得我第一次看這本小說,應該是在我十二歲的時候,初一或者初二吧。 那時候的我看這樣的書並不能完全明白。看到俄羅斯人那些長得過分的名字忍不住皺眉。看完之後除瞭對故事情節的大概瞭解,就是一個模糊的印象:俄羅斯人的感情都好激烈啊……不是在大喊大叫,就是在大哭大鬧,...
評分兩天半的時間,我讀完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這是我讀的第一部陀氏的作品。吸引我的是書名。 陀氏的故事都是那麼的苦大仇深。可是我讀完瞭這本書以後,內心卻非常的平靜。黑暗,醜惡,荒謬,好人遭遇不幸,結局悲慘,壞人繼續其驕奢腐敗的生活,沒有得...
讀起來非常順暢,感覺前麵一些小懸念設置的太多瞭,內容可以再壓縮一點,看到後麵越看越覺得像戲劇。卡佳很可能會成為另一個悲劇故事的主角,被傷害與侮辱的女性中不光是過去的涅莉的母親,現在的娜達莎,還會有未來的卡佳……
评分一本在十幾歲時被我錯過的書,讀過的陀氏作品都像是人性的洗禮,所以早讀還是晚讀大概是會對人生起到不同的影響。掩捲之後覺得故事或許可以壓縮一些,但閱讀過程中卻完全被強大的場景控製能力和精準的心理描寫所吸引。我喜歡的作傢大都是如陀氏般在作品的字裏行間透露齣天真與經驗兼具。
评分讀起來非常順暢,感覺前麵一些小懸念設置的太多瞭,內容可以再壓縮一點,看到後麵越看越覺得像戲劇。卡佳很可能會成為另一個悲劇故事的主角,被傷害與侮辱的女性中不光是過去的涅莉的母親,現在的娜達莎,還會有未來的卡佳……
评分【2019130】呃……再一次被陀深深緻鬱瞭……陀思妥耶夫斯基認為,文明發展過程中的某些條件不是削弱,而是加劇瞭“人的獸性特徵”。而善良人們的忍耐和美德有時會成為對惡人鬍作非為的縱容。(摘自譯本序)第一章寫老人與狗,“似乎這兩個生物終日死在什麼地方,太陽一落就突然復活,隻為來到米勒的糖果店,執行某種無人知道的神秘使命。”早已預兆瞭世道人心的衰頹,愛與美的種種死相。
评分18.06.19-24 第一本陀爺,太好讀,和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一路被情緒和懸念推著嚮前,耳邊反覆響起《太陽照常升起》中瘋媽喊的話:阿遼沙,別害怕,火車在這裡停下瞭!伯爵的惡太顯,傷害和侮辱損失瞭想像,反而是那些熾烈、矛盾又絕望的情感更動人:熱衷於憐憫和原諒的愛情,掙紮在詛咒與寬恕中的親情,還有渴望卻又用傷害拒絕溫情的仇恨⋯⋯至於阿遼沙,這個天真的利己主義者,我幾乎無力評判他,因為我一直避免愛上他。看的是上譯的布麵精裝,但沒有條目,用平裝暫代瞭。精裝排版是災難,序言 29 行正文 21 行,真想逮著編輯問問咋想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