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Святлана Алексіевіч,1948- ),白俄罗斯著名记者、作家。出生于乌克兰的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父亲是白俄罗斯人,母亲是乌克兰人。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报告文学作品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在阿富汗的战争、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以及苏联的解体,着重于不同的个人命运组合而成的集体记忆。她把自己的纪实性和文学性兼存的作品称为“文献文学”。已出版著作包括《战争的非女性面孔》、《最后一个证人》、《锌皮娃娃兵》、《死亡的召唤》、《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等。其著作相继获得1998年德国莱比锡图书奖、1999年法国国家电台“世界见证人”奖、2006年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2013年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年法国美第契散文评论奖等诸多国际级文学大奖。在荣获德国书业和平奖后,阿列克谢耶维奇也被视为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她的作品《锌皮娃娃兵》和《切尔诺贝利的回忆》已被译成中文。
发表于2025-04-01
切尔诺贝利的回忆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当我们谈论过去或未来的时候,我们会将自己对时代的认知带入其中,但切尔诺贝利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灾难,散布于我们地球上的放射性核素,还将存留五十年,一百年,一万年,甚至更长时间……从人类生命的角度说,它是永恒的。我们该怎样理解它?我们可能破解我们尚不可知的恐惧的...
评分我一直不敢阅读关于切尔诺贝利的文学作品,是因为我无法想象那相当于400颗原子弹的辐射灾难是如何的惨绝人寰。曾经有位反日同胞通过展览大量的南京大屠杀照片,来提醒我们30万这个数字是由怎样的惨烈来构成的。而如今,当我跟随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评分正如封面上所说的,这本书的每一页,都是奇异而残忍的故事。作者阿列克谢耶维奇确实是一个很有勇气的作家,她开创了这种她自称的“文献文学”的体裁,将核辐射带给人的灾难很朴实的口语化的语言表述出来,但是,这更让人感到惊心动魄。这本来就是一个个当事人的口述血泪史,作...
评分(刊于《晶报》深港书评·专题2015年10月18日 第A10版、A11版) 文/俞耕耘 S.A.阿列克谢耶维奇连续三年赔率领先,终获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这至少说明,这个名字虽不为国人熟悉,却自有得奖的道理。这位白俄罗斯女记者、纪实作家,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
评分我一直不敢阅读关于切尔诺贝利的文学作品,是因为我无法想象那相当于400颗原子弹的辐射灾难是如何的惨绝人寰。曾经有位反日同胞通过展览大量的南京大屠杀照片,来提醒我们30万这个数字是由怎样的惨烈来构成的。而如今,当我跟随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图书标签: 纪实 切尔诺贝利 历史 阿列克谢耶维奇 灾难 口述 俄罗斯/苏联 苏联
《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1986年4月26日,当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反应堆发生爆炸,邻近的白俄罗斯居民失去了一切。一些人当场死亡,更多的人被撤离,被迫放弃一切家产。成千上万亩土地被无污染,成千上万的人因20吨高辐射核燃料泄露而感染各种疾病。著名记者阿列克谢耶维奇用三年时间采访了这场灾难中的幸存者:有第一批到达灾难现场的救援人员的妻子、有现场摄影师、有教师、有医生、有农夫、有当时的政府官员、有历史学家、科学家、被迫撤离的人、重新安置的人、还有妻子们祖母们……阿列克谢耶维奇将向世人呈现这个“中毒”世界里的惊人事实。每个人不同的声音里透出来的是愤怒、恐惧、坚忍、勇气、同情和爱。为了收集到这些第一线证人们的珍贵笔录,阿列克谢耶维奇将自身健康安危抛之脑后,将他们的声音绘成一部纪实文学史上令人无法忘记的不可或缺的作品,并籍此期盼同样的灾难绝不再重演。
【2015.10.27~10.29】某种程度上,比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更有直接的意义。纪实文学呈现给我们接近真实的众生与众声。虚构文学是为了表现人与社会,那么就更不该错过优秀的纪实作品。比较纪实与虚构孰优孰劣没有意义,好作品都是在提醒与引发。尽管今年乍一听是位写纪实的作者获得诺奖,我也感到失望,但那只是出于口味偏好上的个人情感,而我们在不该忽视经典文学的同时,更不该忽视这些记录了灾难本质的文字。每个人受损,都等于我在受损,众生即我。也许作者获得新闻奖更恰如其分,但纪实文学获得诺奖,是提醒我们,还有这样一种文学体裁,穿越了诸多艰难险阻,努力记录,用良心一笔一画的描述这个真实、残忍、温情的世界。
评分有时候会想看这种书除了消费苦难之外的意义,一个人的一辈子经历了古拉格集中营,奥斯维辛集中营,切尔诺贝利事件,而读者只能做到把深重的痛苦质换成廉价的哲学。
评分从白俄回来我才读到这本书。我忽然发现自己竟然到过离死亡之死亡很近很近的地方,戈梅利。那个小城的静谧与美丽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里。这是一本值得所有人读的书,它告诉你什么比战争更可怕,比无知更可怕,比政治手段更可怕,它是人类作茧自缚的一次灾难性预演。他告诉你人,人在物理规律面前,在自己的痴心妄想面前,在自我的必然性缺陷面前的脆弱,渺小,自欺欺人,贪婪残酷………阅读历史,了解真相,铭记它们,不让历史重演。历史,即是未来。
评分多少人在追寻那解不开的问题, 多少人在深夜里无奈地叹息。 多少人的眼泪在无言中抹去, 亲爱的母亲,这是什么道理? 亲爱的母亲,这是什么真理?
评分差不多的风格。从开篇就一万种伤心。
切尔诺贝利的回忆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