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奥威尔
George Orwell,1903-1950
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著名的英语文体家。
1903年出生于印度,1907年举家迁回英国,少年时代曾受教育于著名的伊顿公学,后因经济原因无力深造,被迫远走缅甸,参加帝国警察部队。终因厌倦殖民行径、痴迷写作而辞去公职,辗转回到欧洲,流亡伦敦、巴黎等地。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参加左翼组织,因重伤返回英国,但最终树立社会主义信念。其代表作有《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场》。
译者简介:
苏福忠
著名翻译家,译作有《瓦尔登湖》《红字》《索恩医生》《文学》《莎士比亚》和厄普代克四部曲《兔子富了》等,著有《译事余墨》,另发表小说、散文、游记、评介文章和杂文等六十余万字。
发表于2025-02-02
一九八四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拿到这一版的《1984》,还没有看到内容就已经感到些许悲哀。悲哀可能就来源于这句“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以1Q84》向《1984》致敬”吧。这部“堪称世界文坛讽喻小说的不朽高峰和里程碑式力作。”竟然首先是以当代流行作家的作品为噱头来推荐,就好比我推荐《西游记》时用“七龙...
评分——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 作为一部反极权主义的小说,《一九八四》以一个虚拟的大洋国为背景,将笔触对准了大洋国令人窒息的政治生活。有人说,小说是以斯大林的苏俄时代为摹本,我倒是认为,它是把历史上所有极权国家的特征都集中在一起了。 统治大洋国的是一个名为“老大...
评分《1984》中有一个很小的细节,读到的时候我惊了一跳。 大洋国的外围党员每天早晨醒来之后,都要在电幕的监视下做一套体操。其中有一节“指尖碰脚趾”的动作,是温斯顿最痛恨的。每次一做这个动作,他都会“从脚踵到屁股感到一阵剧痛,最后常常又引起咳嗽的发作。”他原本正陷于...
评分这里说的译本分别是董乐山、刘绍铭和孙仲旭的译本,这三个译本流传比较广,质量也都不错。本文试图通过一些译例,结合原文,来简要比较这三个译本。 第一部 第一章 Down at street level another poster, torn at one corner, flapped fitfully in the wind, alternatively co...
评分这里说的译本分别是董乐山、刘绍铭和孙仲旭的译本,这三个译本流传比较广,质量也都不错。本文试图通过一些译例,结合原文,来简要比较这三个译本。 第一部 第一章 Down at street level another poster, torn at one corner, flapped fitfully in the wind, alternatively co...
图书标签: 奥威尔 外国文学 小说 英国 政治 悦经典 心理学、思维、决策 社会学
在《一九八四》中, 世界被三个超级大国所瓜分,三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不断,国家内部社会结构被彻底打破,均实行高度集权统治,以改变历史、改变语言,打破家庭等极端手段钳制人们的思想和本能。故事描述了主人公温斯顿这个大洋国“真理部”从事篡改历史工作的外围党员,在在工作中逐渐对其所处的社会和领袖“老大哥”(Big Brother)产生怀疑,并与另一位外围党员裘利亚产生感情,因而成为思想犯,在经历了专门负责内部清洗的“友爱部”的思想改造之后最终成为了“思想纯洁者”的过程。
原作6星,翻译沙雕BigBother变老人家,负4星
评分思想超越了时代,“反乌托邦”这个标签也许并不合适。社会主义分为很多种,理想的社会主义,也有集权寡头的社会主义。书中展现出个人与集体的对抗,纯粹的阴暗与片面的光明,无论如何,最后的归宿都不会是没有黑暗的地方。
评分先是压抑中透出一丝希望,让人抱着侥幸开始放松,然后冷不防把人打入绝境,当你以为熬出头可以以最后的选择——死亡,来走向解脱的时候,作者举重若轻地告诉你死亡不是尽头,绝望亦没有尽头。越往后读越精彩。读第三部的时候不自觉地联想到了巴金先生《随想录》中的一些内容。另外,作者的翻译在“叙”的时候让人感觉问题较多,在“议”的部分比较晓畅。话说把“老大哥”译成“老人家”是为了体现中国特色吗?
评分一本好书可以通过有限的篇幅道尽世间的百态。中央集权、国家机器无处不在 它无时无刻浸淫人的大脑 这无论是在几千年的封建帝国 欧洲文明帝国 两河文明 到现今都是存在的
评分一本好书可以通过有限的篇幅道尽世间的百态。中央集权、国家机器无处不在 它无时无刻浸淫人的大脑 这无论是在几千年的封建帝国 欧洲文明帝国 两河文明 到现今都是存在的
一九八四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