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小说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自一九七五年起,在法国定居。长篇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不朽》,以及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原作以捷克文写成。小说《慢》、《身份》和《无知》,随笔《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帷幕》和《相遇》,以及最新小说《庆祝无意义》,原作以法文写成。《雅克和他的主人》,系作者戏剧代表作。
发表于2025-04-13
身份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读〈身份〉的趣味,首先在于男女主人公思想的错位。基本上,我读任何小说的趣味都在于此,评判低下的重要标准亦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感应的烦恼,爱玲说长大后重读〈红楼〉只能看到这个。是,受她影响,我读其他小说亦往往只能看到这个。 而对〈身份〉的另一重好感,则...
评分妈妈的唾液,这正是能将我们需要聚集起来的大多数人胶合在一起的胶水。 古老的隐喻:能够穿越所有男人的,不是一种非物质性的、诗意的玫瑰香味,而是母性的、世俗性的唾液,带着它无数的细菌,从情妇的嘴中过渡到情夫的嘴中,从情夫过渡到妻子,从妻子过渡到她的婴儿,从婴儿...
评分米兰•昆德拉的《身份》,这本书看得我很有感觉。事实上,前半部分,除了封面上那个玫瑰香味的类比以外,这本书的几乎每一句话都让我看得很有感觉。仿佛某些将说未说的话,某些尚未成型的思想,都被作者说出来了。而且,不知道为什么,那些不应该属于我的生活体验,也在一瞬...
评分妈妈的唾液,这正是能将我们需要聚集起来的大多数人胶合在一起的胶水。 古老的隐喻:能够穿越所有男人的,不是一种非物质性的、诗意的玫瑰香味,而是母性的、世俗性的唾液,带着它无数的细菌,从情妇的嘴中过渡到情夫的嘴中,从情夫过渡到妻子,从妻子过渡到她的婴儿,从婴儿...
评分读〈身份〉的趣味,首先在于男女主人公思想的错位。基本上,我读任何小说的趣味都在于此,评判低下的重要标准亦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感应的烦恼,爱玲说长大后重读〈红楼〉只能看到这个。是,受她影响,我读其他小说亦往往只能看到这个。 而对〈身份〉的另一重好感,则...
图书标签: 米兰·昆德拉 小说 外国文学 捷克 米兰昆德拉 法国 文学 哲学
《身份》带领我们走进了这样的世界。它探讨了陌生的自我的问题,沿着自我疑虑的途径,小心翼翼地抵达意识的深处,进行自我观察与诘问,并在富有沉思韵律的旋律中渐渐延伸,逐步逼近那个被叩问的核心——“爱”与“谁”。对自己爱的能力的疑惑产生了谁在爱的问题,因为发现内心中居然还有一个“我”。于是,“误解”不可避免地发生,它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最终到达那个令人惊惧的世界。
恰是在人最不可理喻的那部分里蛰居着一个伟大(但不一定高尚)的灵魂。一场人性实验,真是忍不住喜欢这小说!
评分“因为带着爱意的目光 是一种孤立的目光 相爱的两人彼此隐形 爱恋的目光把她从世界之中抽离 ”摘录一段,连同红衣女主教,隐秘的信件 许多细节在我眼前无限闪回 以及她的脸
评分看了一部分才发现之前看过。马克思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综合。而这一个个构成人的社会关系就是人的身份。剥离了这些标签和关系,人最终还剩下什么呢?人们习惯于面对各种人际关系使用不同的身份,心理和举止都有变化,那么当恋人看到对方不一样的面孔时,会不会觉得陌生?而那么多身份,哪个更接近于自我呢?我觉得昆德拉的思考,和他同时经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有关,这两种制度都在不同面上加大了身份与内心自我的摩擦。对身份的一种思考,也是对定义的一种反对。同时对爱情的描述中又透着一种荒谬,虽然这已经算是作者的比较温情的故事了。在故事中人是很难理解的,语言永远是词不达意的,爱更多的是产生于自我的臆想中。最后结局我倒是还挺喜欢的。
评分“因为带着爱意的目光 是一种孤立的目光 相爱的两人彼此隐形 爱恋的目光把她从世界之中抽离 ”摘录一段,连同红衣女主教,隐秘的信件 许多细节在我眼前无限闪回 以及她的脸
评分恋人之间的情感关系的变化写得特别细腻,男女对彼此“身份、关系”的认知也是随着时间和经历而不断变化。书中男主在事业上的失败,使得女主成为了他精神上的依赖,只有稳定的爱情才能带给他安全感;女主内心爱慕虚荣,追求浪漫,渴望艳遇却又胆小、保守。若问这样的一种男女组合般配不般配?只取决于两个人对于彼此身份的认知是否同步。有意思的是故事的结尾——男女主人公在经历了矛盾和猜忌之后,最终还是彼此依靠。而在这之前所描述的关于“两人之间越扯越大的感情裂缝”实际上是两人不知不觉中自己把自己带入的幻想(自己YY的一场误会)。整个故事的发展像温水煮青蛙一样,两人之间的情感困惑一点一点由现实进入了幻想。更妙的是:你说不清“由现实进入幻想”究竟是发生在故事发展过程中的哪一节点?似乎哪一节点都有可能!【6.6万】【首图】
身份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