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求理博士先後在上海交通大學、美國德剋薩斯州立大學任教。現為香港城市大學建築學專業副教授,博士生導師。薛博士著有《中國建築實踐》 (Building Practice in China)(1999,2009)、《建造革命 – 1980年來的中國建築》(Building a Revolution: Chinese Architecture Since 1980) (2006,2009)、《全球化衝擊:海外建築設計在中國》(2006)、《世界建築在中國》(World Architecture in China) (2010)等書。其研究論文發錶於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Research, Urban Desig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Design, Habitat International, Cities 等國際學術期刊和中國的《建築學報》、《建築師》、《新建築》等雜誌。其論著在海內外被廣泛引用。薛氏的研究興趣為亞洲及大中華當代建築和實踐、高密度環境的設計對策。
麵對保存香港建築麵貌的迫切性,薛求理博士開展對本港建築的整理和研究。本書由戰後重建說起,細述戰後社會環境如何影響建築發展,包括興建公共屋鷙和大會堂、市政大廈等公共設施;及後探討建築條例如何改變建築物的設計,例如放寬樓宇高度限製和訂立衛生標準;最後解構全球化在香港建築上的烙印,並以不同建築物凸顯本土建築師的水準,講述他們如何剋服香港地少人多、山多平地少的難題,造齣達國際水平的作品。
發表於2025-03-30
城境 -- 香港建築1946-2011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喜歡說現象、擺事實的書,因為道理被人說太多瞭。建築是綜閤社會行為,不是建築師的自我錶達。薛教授說“三分匠人、七分主人”誠也。 1、跟隨香港曆史的脈絡,介紹瞭香港公屋、設計力量、公共建築、條例等情況,香港的建築畫捲在麵前徐徐展開。 2、語言平實,閱讀順暢,井然有...
評分買瞭兼看完瞭,以連圖帶字這樣寫,比較容易讓讀者全麵掌握內容,其中好欣賞第5章,分析本港建屋法例對畫「炒樓」則的影響及第9章剖析「鐵路村莊」的規劃,更是一個提升一個城市運作效率的解決方法;其實不少歐洲地區的建築師(如:庫哈斯)也對香港這些高密度發展手法著迷,如...
評分喜歡說現象、擺事實的書,因為道理被人說太多瞭。建築是綜閤社會行為,不是建築師的自我錶達。薛教授說“三分匠人、七分主人”誠也。 1、跟隨香港曆史的脈絡,介紹瞭香港公屋、設計力量、公共建築、條例等情況,香港的建築畫捲在麵前徐徐展開。 2、語言平實,閱讀順暢,井然有...
評分 評分本文刊於《香港建築師學會學報 HKIA Journal》, No.2, June 2015. 描寫香港建築的中英文書籍頗多,但關於建築學和設計的厚實的書還一直在期盼之中。最近讀到薛求理先生的新著《城境—香港建築1946-2011》,不禁眼前一亮。作者對香港建築有如此認識, “香港建築的...
圖書標籤: 建築 香港 香港,建築,城市,殖民地,全球化 城市 建築理論 城市史 Architecture 曆史
簡潔明快。要住在港島纔好。
評分科普
評分瞭解香港的曆史,建築是一個好的切入點。在人多地少的香港,實用性、觀賞性結為一體的每一幢具藝術價值的建築,都是這座城市的筆跡。
評分每次讀港颱書都是享受。。裝幀質感印刷質量很贊都是其次瞭。內文簡潔清晰易懂而且很多內容都標瞭來源。雖然有很多新知識但讀起來沒有任何壓力。。總之任何細節看來都是誠意滿滿。作者功底更是不用多說的。。覺得是最好的認識香港建築的書瞭吧
評分沒有買實體書的必要,完全是圖片的堆砌,實際的講解很少=。=
城境 -- 香港建築1946-2011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