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康延,生长于西安,后到深圳,曾任职《深圳青年》策划总监、香港《凤凰周刊》主编,曾出版《常常感动》、《老照片 新观察》、《一杯江河》等著作。50岁相遇民国老课本,出版《老课本,新阅读》一书,并主编《民国老课本经典诵读》。去年出版《先生》一书,重现民国大先生们的绝代风采。近期又拍摄有《选择》、《民间》等纪录片。
邓康延先生及其团队的几位编导,在纪录片《盗火者》拍摄之后,用文字的形式沉淀充实了这一话题,编写了这部书稿,书中使用大量照片并借用记录影像语言,直面中国教育的困境和希望,对纪录片中未能尽现的故事情节、嘉宾访谈及制作者的亲历感受拾漏补遗,使本书兼具文字的厚重和影像的生动。
书中重点涉及教材改革、在家上学、农村职业教育、华德福教育、课堂改革、公民教育、大学改革等社会极度关切的教育话题。不仅给出现况的真实描述与专家学者的观察和意见,更关注那些敢为天下先的教育改革“盗火者”,试图让读者了解那些奋斗在教育改革第一线的民间组织和个人的理念、实践和困惑。
尼采之所以把叔本华称为“教育家”、“解放者”,就是因为“人如何能认识自己呢?人是在暗处、被隐藏起来的”,而“真正的教育家就是把你的存在的真正和本来的含义与基本的材料揭示出来——这些东西无法通过教育而改变,要了解这些东西是很困难的,因为这些内在和基本的东西被...
评分这是一本传说已经被禁的书,网上书店已经下架,却在实体书店寻觅到一本。越是不容易见到的书,便越能勾起阅读的兴趣。 一个显而易见的共识是,中国教育出了问题,而且很严重。可是我至今很难见到一份可靠诊断报告,告诉我们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从“钱学森之问”到“诺贝尔奖焦...
评分 评分在这本书中, 你不会发现什么新的内容。 但读完之后, 带给我很深的一种感受, 这是一本敢说话的书。 感谢所有被采访对象的直言不讳, 感谢所有书籍出版幕后的参与人员。 没有所谓对错, 关键在于能发出声音, 展开讨论, 形成力量。 如果大家能感受到火种的光亮和...
评分看了这本书有说不出的酸楚和无奈,但也同样看到了生长于民间在默默为教育革命而不断探索的先驱。其中感触最深的还是在“大学大学”以及“在路上”两个章节,因为我正值此中,也被“主流的”价值观所左右与彷徨。读罢此书我终于能够体会到高晓松所一直追忆的“白衣飘飘的年代”...
实体书店可能还会买到。读到深中马小平老师的部分,依然感慨不已,深中再也没有这样理想主义者
评分教改和政改两位难兄难弟,相互反馈尖叫喧哗足以消解任何淡薄的改革期望。
评分中国教育的问题需要一直这样讨论和行动下去,直到它可以实现真正的改变。不然这一代和下一代人也照样会与创新和独立思考无缘,而只是习惯性地在鸡汤中获取虚无的能量。谢谢《盗火者》。
评分教育工作者或者为人父母者都该了解下目前教育的现状,知道哪里不足,才可以更好的去弥补完善一下
评分读了一半真是同意陈丹青说的:你无权无位,写这些作甚?倒是钱伟长挽留朱学勤的三句话令人读后心里忽明忽暗,又轻松又沉重:“他说第一,你要吸取我1957年的教训,不要搞得自己20年无法正常工作。第二,只要我在这个学校,有风浪我还能保护你,你到其他学校去,他们现在说的花好桃好,一旦有事,他们能保护你吗?我在,我就能保护你,他们不敢。第三,我这个办大学的理念,有多少人能理解?复旦大学的校长理解吗?他们见过真正的大学吗?你算是理解我的,知道我办这个大学的苦心,连你都要走,这个大学交给谁办?” 状况还是那个状况,没有任何改变,但是,其中利害关系一旦阐明,人就望而怯步了。真可怕,真心累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