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戈弗雷•巴克(Godfrey Barker) 英国作家,《伦敦旗帜晚报》艺术版通讯记者和ES 杂志特约编辑。他研究艺术品市场长达三十余年,文章散见于《每日通讯》《泰晤士报》《卫报》《星期天泰晤士报》《经济学人》《艺术与拍卖》《福布斯》《华尔街日报》等。1982—1997 年间担任英国保守党艺术部长的艺术市场顾问。
译者简介:
马维达 诗人,译作另有《程序员修炼之道:从小工到专家》、《我们的普世文明》(合译)。
发表于2024-12-22
名利场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Q:为什么会有“天价艺术品”这种东西?那些买家真的是狂热爱好者或者钱多了没处花吗? 书中提到一个现象是,当一个作者的作品价格创造新高的时候,他的类似作品甚至同时期同流派的人的作品也会对那个“天价”接近, 比如毕加索的《拿烟斗的男孩》在2004年拍出了1.041亿美元...
评分Q:为什么会有“天价艺术品”这种东西?那些买家真的是狂热爱好者或者钱多了没处花吗? 书中提到一个现象是,当一个作者的作品价格创造新高的时候,他的类似作品甚至同时期同流派的人的作品也会对那个“天价”接近, 比如毕加索的《拿烟斗的男孩》在2004年拍出了1.041亿美元...
评分从可读性来说,一星,绝不过分。全书充满了干瘪的文字性说明和数字说明。如果你觉得你的阅读兴趣只需要读读罗列出来的世界名画购买记录,也可以满足的话,这本书才算适合你。 当然,有的人可能要说书中数据如何详实、专业、真实,我作为一个艺术门外汉,也是一个收藏门外汉,...
评分从可读性来说,一星,绝不过分。全书充满了干瘪的文字性说明和数字说明。如果你觉得你的阅读兴趣只需要读读罗列出来的世界名画购买记录,也可以满足的话,这本书才算适合你。 当然,有的人可能要说书中数据如何详实、专业、真实,我作为一个艺术门外汉,也是一个收藏门外汉,...
评分文/严杰夫 在大多数人心中,艺术与商业间沟壑分明,不可混淆而语。正如明代士人所认为“悦诗书以求道,洒翰墨以怡情”的文人画家,是绝对不可以与“惟涂抹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即悬之市中,以易斗米”的职业画师相提并论的。这样一种观念,同样长期存在于西方社会,正如奥斯卡...
图书标签: 艺术 艺术市场 艺术史 戈弗雷·巴克 英国 艺术金融 经济 历史
手稿引进 全球首发
纵览国际艺术品市场之诡谲的最佳指南
奇迹抑或泡沫?艺术品市场上不断飙升、令人惊骇的高价纪录,意味着艺术品的品质、时代的趣味,还是某种运作?
收藏抑或投机?与股票、黄金和钻石相比,艺术品作为投资品的表现如何?
2011年压倒美国而雄踞世界艺术品交易排行榜之首的中国艺术市场有何独特之处?为何只有在北京、上海和 香港,才能最为清楚地看到艺术品的价格是由投机、想象与操纵所决定?
“在任何其他行业里会被称为内幕交易的事情,在艺术市场上不过是一次友好的谈话。”专注于艺术品市场三十余年,英国作家戈弗雷•巴克在本书中生动地讲述了在1850 年到21 世纪之间这个商业时代艺术品的故事,揭秘高端艺术品尤其是画作的交易中种种操纵的伎俩:艺术家如何与商人合作,抬高艺术品的价格;商人如何精心设计,在短时间内转卖画作而得到五倍至五十倍的收益;19 世纪艺术市场的某次繁荣又如何持续三十年之久——要紧的并非艺术品的价格,而是利润。
但在作者看来,艺术品终究远甚于金钱:它们是便携的财富,更是人类最高贵的创造——一个人所能拥有的最美妙的物品。
觉得这本书最值得看的是四十多页的绪论部分。之后的十章作者讲英国讲美国讲斯大林讲希特勒讲中国的艺术市场,但是少有亮点,也没有深入。
评分很多部分简直像在复述自己之前的总结……建议和《疯狂经济学》一起读
评分很有趣,从艺术社会学或者物质文化研究的角度,从外围切入19世纪以来的艺术交易现场。这大抵是一桩金钱与艺术的爱情故事,但又绝不仅仅如此。与文学作为资本的运作方式相比,艺术品交易呈现出更直接与更戏剧性的动因——作者给出的全局性总结非常有说服力——有时是贵族与资产阶级地位的浮沉,有时候是民粹意识形态的游戏,有时仅仅是收藏家个人的奋斗经历使然。在各种原因促成的拍卖与流动中,艺术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成为某种神秘主义的东西,它的价格才是值得关注的,在这个可以合法且随意操作价格的资产背后,无数一夜暴、买进卖出的投机故事在上演着。想起《汉娜姐妹》里,那个固执的画家来。
评分精分读物,这很精分
评分可与《交易的艺术》对读。
名利场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