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莎白‧寇伯特 著
美國著名記者,《紐約客》雜誌環境專欄的特約作傢。她的寫作側重於人類文明對地球生態係的影響。曾獲得2005年美國科學促進會新聞寫作獎、2006年美國雜誌類公共議題報導獎、Lannan文學獎、學術傳播獎,2010年又獲得第十六屆年度Heinz獎、美國雜誌類新聞評論獎、古根漢基金會科學寫作獎。著有《一場災難紀實:人類、自然與氣候變遷》(Field Notes from a Catastrophe: Man, Nature, and Climate Change)、《愛的先知: 以及權力與欺騙的其他故事》(The Prophet of Love: And Other Tales of Power and Deceit)等四本書。
黃靜雅 譯
臺南市人,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碩士(主修大氣環境),著有《臺灣天氣變變變》(閤著),譯有《看雲趣》、《觀念地球科學》(閤譯)、《地震與文明的糾纏》、《大口一吞,然後呢》。除瞭大氣科學專長,也曾齣版音樂專輯「看月娘」、「生活是一條歌」;創作兒童音樂專輯「春天佇陀位」及「幸福的孩子愛唱歌」等。2002年之後定居加拿大溫哥華,卻心繫臺灣的一舉一動,自稱是「用母親的眼睛與關懷萬物的心,跨界地球大氣與原創音樂」的傢庭主婦。
我們之前的世界是什麼模樣?我們未來又將留下什麼樣的世界?
本書作者寇柏特試圖追查的,是一場正在進行中的大滅絕事件,
並將這事件放進更寬闊的生命史背景脈絡中。
這脈絡所呈現的是,在跌宕起伏中,生命極為堅韌,卻非永遠如此。
《第六次大滅絕》藉由五種已消失的物種(乳齒象、大海雀、
菊石、筆石、尼安德塔人)以及七種瀕危生物(珊瑚蟲、顆石藻、
巴拿馬金蛙、鬼針遊蟻、雙翼果、避光鼠耳蝠、蘇門答臘犀牛)
的故事,來探討地球環境的變遷與人類的處境。
當前的大滅絕事件,起因既不是天災(小行星撞擊地球)、
也不是地變(龐大的火山爆發或冰河時期降臨),
而是「一場可能由人類引起的大滅絕」!
「在迫使其他物種滅絕的舉動中,」我們是否無心或短視,
也「正忙著鋸掉自己所棲息的枝幹」?
發表於2025-02-23
第六次大滅絕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課程作業,寫完就貼上來瞭 他們進攻西洋杉時,吉爾伽美什砍到瞭森林中的第一棵樹,恩基杜清除瞭直到幼發拉底河河岸的樹根。 ——《吉爾伽美什之死》 這本書很早之前就讀過瞭,當時應該是大一,和諸位年輕的朋友一樣,一知半解的看下去,增長瞭不少知識。過瞭兩年,修瞭古生物學...
評分一個物種接著一個物種地滅絕,一個物種又一個物種地減少,誰會成為下一個被滅絕者呢?當他們離開時,請記住它們存在過。 作者伊麗莎白•科爾伯特,美國記者,曾著有《災異手記》。《大滅絕時代》獲得2015年第99屆普利策新聞奬“虛構”類獲奬作品。在書中,可以看到記者伊麗...
評分伊麗莎白·科爾伯特的普利策奬獲奬作品《大滅絕時代》,英文原名是“The Six Extinction”(第六次大滅絕)。這本書和氣候變化及環境危機有關,但不是一本專門講環保的書。它實際上就講解瞭這麼兩件事: 隨著地質學和古生物學等學科的發展,人類逐漸認識到地球曆史上曾經發生過...
評分 評分開捲之前,我已經做好瞭沉重的心理準備,然而當真像映入眼簾時,還是被深深地刺痛瞭。掩捲之時,對我們還活在這個古老的時空中,心存感激。 很多人覺得,大滅絕離我們很遠很遠,遠到根本無需去擔心。他們總會說大滅絕是杞人憂天,卻從來不擺實例證明自己的觀點。沒有數據與事實...
圖書標籤: 科普 自然科學 自然 科學 進化 進化論 生物 文化
可讀性高, 不過很多field study的敘事性感覺其實沒有必要, 他們反而淡化瞭主題. 看瞭纔知道災難比我原來以為的還大.
評分信息量非常大,第一次知道原來人類世的齣現會讓世界發生如此巨大的改變。說起來這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話題,可是因為作者的冷幽默和譯者的恰到好處讓這本書變得趣味性很強,吸引人一直看下去。從後麵的緻謝和參考文獻可以看齣作者的嚴謹,覺得此書可以排到目前為止的年度top1。
評分這一次的驚人之處不在規模,更在於速度
評分擔得起普利策獲奬作品的頭銜,可以看齣原作者的文字相當流暢,不過這個譯本要扣點分。同時,作為非專業人士,她在保持科學性方麵也做足瞭功課,圍繞同一個問題經常能夠闡述多方觀點,雖然偶有我覺得稍嫌alarmist的地方,但對這個領域而言這樣的呼籲也是必要的(會不會backfire另說)。如果你一直關注環境方麵的議題,那這本書裏也許沒有什麼新的東西(指大的方麵,小細節上很可能還是會掌握到先前不瞭解的訊息),而對於一般讀者,這無疑是一捲很好的概覽。
評分隨意的看 當作一本閑書來看即可
第六次大滅絕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