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裕鍇,祖籍四川新繁,1954年生於成都。1984年畢業於四川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專業,獲碩士學位。1997年畢業於四川聯合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學專業,獲博士學位。現為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專職研究員、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兼任韓國東方學會副會長、中國宋代文學學會副會長、蘇軾學會副會長、中華詩教學會副會長。主要著作有《宋代詩學通論》、《文字禪與宋代詩學》、《禪宗語言》、《中國古代闡釋學研究》、《宋僧惠洪行履著述編年總案》等等。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文學批評、禪學、闡釋學以及俗文化的研究。
发表于2024-11-04
法眼与诗心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诗学 周裕锴 佛教 古典文学 诗歌 宋 诗文评 文学
本書探討了宋代文人和僧人的佛學修養和著述,宋代文人接受佛教經典的主要觀念,佛禪觀照方式在詩歌創作中的轉化,以及宋人詩論中佛禪術語的引用和演繹。試圖通過引證和統計勾勒出整個宋代文人學佛的文化語境,深入分析宋人日常閱讀的各種佛經中的重要佛理,注重討論佛禪觀念在宋詩學中轉換的細節和過程,並對宋人詩論常見的佛禪話語的引用和演繹作出合理的解析。
这是一部借助一手文献来打通释理与艺文的成功著作。欲证“法眼”(A)与“诗心”(B)相通,辄逻辑上应有现象层面的“A中有B”(即僧侣的文学修养)与“B中有A”(即文人的佛经阅读、文人的佛学著述),以及显现为文字的概念、范畴、术语、命题,或有赖文字记载的艺文行为。前后两者分属于间接证据和直接证据。当然,单就理想状态讲,诸如僧侣的文学阅读、文人与僧侣的艺文切磋亦可纳入考察范围,但一来文献不足征,二来统计难度大。文论范畴的佛教溯源有时很难实现彻底的提纯或剥离,比如“观”,固然有佛教“以法眼观之”后的“内观”“等观”“止观”“鼻观”“观音”“妙观逸想”等新构词,但天人合一、收视反听的传统却早已存在。所以,在互动与融通视角下,找寻“法眼”带来的新质(如鼻观与通感、转物与拟人、转语与翻案)才更现实
评分讀了第三、四編。闡述佛學對宋代詩學的影響,辨《滄浪詩話》極精彩。掃清了之前許多誤解。
评分周先生可说是宋诗与佛教研究的翘楚了。此书可作为宋诗 宋文人与佛教关系研究的入门作 有一个全景式扫描 非常好
评分这是一部借助一手文献来打通释理与艺文的成功著作。欲证“法眼”(A)与“诗心”(B)相通,辄逻辑上应有现象层面的“A中有B”(即僧侣的文学修养)与“B中有A”(即文人的佛经阅读、文人的佛学著述),以及显现为文字的概念、范畴、术语、命题,或有赖文字记载的艺文行为。前后两者分属于间接证据和直接证据。当然,单就理想状态讲,诸如僧侣的文学阅读、文人与僧侣的艺文切磋亦可纳入考察范围,但一来文献不足征,二来统计难度大。文论范畴的佛教溯源有时很难实现彻底的提纯或剥离,比如“观”,固然有佛教“以法眼观之”后的“内观”“等观”“止观”“鼻观”“观音”“妙观逸想”等新构词,但天人合一、收视反听的传统却早已存在。所以,在互动与融通视角下,找寻“法眼”带来的新质(如鼻观与通感、转物与拟人、转语与翻案)才更现实
评分讀了第三、四編。闡述佛學對宋代詩學的影響,辨《滄浪詩話》極精彩。掃清了之前許多誤解。
法眼与诗心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