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配合上海博物馆举办的“丝路梵相——新疆和田达玛沟佛教遗址出土壁画艺术展”编辑的一本介绍于阗历史、考古与艺术的导览读物。全书由丝绸之路上的于阗、和田考古简史、克孜尔石窟、于阗故地的诉说、唐代丧葬画像与绘画的关系、“于阗画派”与西域梵像六篇组成。 配有“丝路梵相”展中于阗壁画的精彩图片。
本书第45页与54页分别说到喀拉墩遗址与园沙古城。1993、1994、1996年三年中法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克里雅河进行考古调查,后形成《新疆克里雅河流域考古调查概述》一文,发布于《考古》1998年12期。书的内容与报告相对照,可以确定概述是这部分内容的来源。书中在摘录的过程中有...
评分本书第45页与54页分别说到喀拉墩遗址与园沙古城。1993、1994、1996年三年中法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克里雅河进行考古调查,后形成《新疆克里雅河流域考古调查概述》一文,发布于《考古》1998年12期。书的内容与报告相对照,可以确定概述是这部分内容的来源。书中在摘录的过程中有...
评分本书第45页与54页分别说到喀拉墩遗址与园沙古城。1993、1994、1996年三年中法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克里雅河进行考古调查,后形成《新疆克里雅河流域考古调查概述》一文,发布于《考古》1998年12期。书的内容与报告相对照,可以确定概述是这部分内容的来源。书中在摘录的过程中有...
评分本书第45页与54页分别说到喀拉墩遗址与园沙古城。1993、1994、1996年三年中法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克里雅河进行考古调查,后形成《新疆克里雅河流域考古调查概述》一文,发布于《考古》1998年12期。书的内容与报告相对照,可以确定概述是这部分内容的来源。书中在摘录的过程中有...
评分本书第45页与54页分别说到喀拉墩遗址与园沙古城。1993、1994、1996年三年中法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克里雅河进行考古调查,后形成《新疆克里雅河流域考古调查概述》一文,发布于《考古》1998年12期。书的内容与报告相对照,可以确定概述是这部分内容的来源。书中在摘录的过程中有...
第一篇荣新江的介绍性文字条理清晰,还是保持了自己的水准。但第二篇竟然有很明显的拼凑资料痕迹,且前后概念有重复混乱处,这种属于典型的粘贴复制资料,不同的出处造成的概念混乱,配图也极不认真,滥竽充数。第三篇则为很机械冷漠(非同严谨)的介绍性文字,没什么学术创见,这种文章看不看都罢。读了三篇,暂时比较失望。 續評:第五篇與本書主題毫無關聯,不知收進來做什麼?術有專攻,如果不是自己的研究領域,應該有自知之明,掛羊頭賣狗肉的事還是少做,文章也寫的雜亂不堪,不知論點為何。第四篇过于专业,只是浏览了下。最后篇是上博为展览而写的文章,论点清晰,文字也流畅,读后有收获,不错。
评分从这本开始,“博物新知丛书”保证正文不小于10磅字。感谢读者朋友们的批评!
评分一早就有人送书,人品就是这么好!:)
评分上学期展后蹭的书,昨晚拿出来读着玩儿~篇幅都不长,但挺有趣
评分5分,文章平均3分、彩图1分,另外一星赞书的缘起:新疆达玛沟壁画在上博特展,ms本书各篇是相关探讨的结集(但可惜没序没前言),对于没能去观展的人来说很有益,而且出版速度贼快,几乎同步?要是各家的特展都能这么出书配套多好哇!第一篇荣新江清癯利落,第二篇社科院考古所某位抄都抄不利落,第三篇挺好但跟于阗关系不大,第四篇看不懂,第五篇沈睿文简单罗列、语焉不详,第六篇ms是上博对该展的导览文章,美术史角度,很细腻。另外赞一下引注体例和文末的大事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